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河南皇甫少尹赴绛州
作者:刘禹锡
祖帐临周道,前旌指晋城。
午桥群吏散,亥字老人迎。
诗酒同行乐,别离方见情。
从此洛阳社,吟咏属书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刘禹锡送别朋友皇甫少尹前往绛州的情景。祖帐(指皇甫的家)座落在周道旁,前面的旌旗指向晋城。午桥附近,众多官吏纷纷散去,亥字(指特定的时间或地点)处迎接的是一位老人。诗酒相伴,让人欢乐,但离别时才会感受到彼此的深情。从今往后,洛阳的社群中,吟咏的诗句就归属给书生了。
注释
- 祖帐:指皇甫少尹的家。
- 周道:古道名,周朝的道路。
- 前旌:前面的旌旗。
- 午桥:可能是地名或桥名。
- 亥字:指特定的时辰或地点。
- 书生:指读书人或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论家,以其诗歌、散文及政治思想而著称。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讽刺和批判的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刘禹锡送别朋友皇甫少尹之际创作的,体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描绘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官场的繁忙与个人情感的细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描写,传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作者用“祖帐临周道,前旌指晋城”展现了皇甫少尹的家在周道旁,象征着稳重与传统。接着描绘午桥附近官吏的散去,表现出一种日常生活的忙碌,似乎在映衬离别的沉重。
“诗酒同行乐,别离方见情”一句尤为动人,诗人与友人共同享受诗酒的欢愉,而离别时的情感突显了友情的珍贵与深厚。最后两句则展望未来,提到“洛阳社”的吟咏,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继续,暗示着刘禹锡对友人未来的寄托与祝愿。
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送别的情景,情感深邃,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未来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对生活与友谊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祖帐临周道:皇甫的家在周道旁,给人以稳重的感觉。
- 前旌指晋城:前面旌旗指向晋城,象征着向往与未来。
- 午桥群吏散:描绘官吏纷纷离去,反映出官场的繁忙与无常。
- 亥字老人迎:迎接的老人可能象征着传统与智慧。
- 诗酒同行乐:诗与酒的快乐,表现出当时的轻松氛围。
- 别离方见情:离别时才真正感受到友情的深厚。
- 从此洛阳社:展望未来,洛阳的社群中仍会有诗歌传承。
- 吟咏属书生:将诗歌归于书生,体现文化的延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午桥群吏散,亥字老人迎”,对称工整,增强了朗朗上口的节奏感。
- 象征:用“诗酒”象征友情的愉悦,用“洛阳社”象征文化传承。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与文化的传承,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及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祖帐:代表家庭与根基。
- 旌旗:象征前途与理想。
- 诗酒:友谊与欢愉的象征。
- 洛阳社: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午桥”是指什么?
- A. 一座桥
- B. 一位老人
- C. 一种乐器
-
诗的最后一联提到“吟咏属书生”,这是在表达什么?
- A. 对书生的嘲讽
- B. 对文化传承的期待
- C. 对官吏的讽刺
-
“诗酒同行乐”中的“乐”指的是什么?
- A. 生活的快乐
- B. 文人雅集的欢愉
- C. 离别时的悲伤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赠友人》
诗词对比
- 刘禹锡与白居易的诗风对比:刘禹锡的诗注重清新、简练,而白居易则偏向于通俗易懂、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刘禹锡诗文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