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留守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寄》
时间: 2025-01-01 13:10: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留守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寄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晓月映宫树,秋光起天津。
凉风稍动叶,宿露未生尘。
星气尚芳丽,旷望感心神。
挥毫成逸韵,开阁迟来宾。
摆去将相印,渐为逍遥身。
如招后房宴,却要白头人。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月光照耀在宫中的树木上,秋天的阳光在天津的上空洒落。
凉风轻轻拂动着树叶,夜晚的露水尚未沾染尘埃。
星光依旧辉煌美丽,远望之下令人心神荡漾。
我挥笔写下这逸趣的诗句,等候着迟迟而来的客人。
放下手中的将相印章,渐渐地我成为了一个逍遥自在的人。
如同邀请宴会的客人,却希望能与白发苍苍的人共度良宵。
注释:
- 晓月:清晨的月亮。
- 宫树:指宫中的树木,象征着皇家气息。
- 秋光:秋季的阳光,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凉风:秋风,给人以清爽的体验。
- 宿露:夜间的露水。
- 星气:星星的光辉。
- 挥毫:挥笔写字,形容写作的过程。
- 开阁:打开房门,迎接客人。
- 将相印:指官职印章,象征权力。
- 逍遥身:形容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 后房宴:指宴会,通常是亲友聚会的场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号石头,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刘禹锡在宫城时的早秋,表达了他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逍遥生活的向往。诗中表现了他从权力中心逐渐脱离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早秋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开篇以“晓月映宫树”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紧接着描绘了秋日的光景,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诗中“凉风稍动叶,宿露未生尘”用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的静谧和美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感受。
在“挥毫成逸韵,开阁迟来宾”中,诗人表达了写作时的愉悦与期待,似乎在期待着与友人的相聚,而“摆去将相印,渐为逍遥身”则表现了他对官职的淡薄,逐渐追求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如招后房宴,却要白头人”则是一种人生的哲思,表达了追求长久友谊和心灵契合的愿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秋季自然的赞美,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洒脱。刘禹锡通过这些自然意象和生活感悟,传达了他对自由与逍遥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独特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月映宫树:描绘了清晨的月光照射在宫中的树木上,象征着宁静与优雅。
- 秋光起天津:秋天的阳光洒落在天津,表现了时节的变化。
- 凉风稍动叶:秋风轻拂,树叶轻轻摇动,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
- 宿露未生尘:夜间的露水尚未干涸,暗示着清晨的纯净和清新。
- 星气尚芳丽:星星的光辉依然绚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叹。
- 旷望感心神:远眺时引发的思绪,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 挥毫成逸韵:写作时的流畅与灵感,表现了创作的快乐。
- 开阁迟来宾:期待友人来访,暗含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 摆去将相印:放下权力的象征,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渐为逍遥身:逐渐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 如招后房宴:比喻宴会的热闹与温馨。
- 却要白头人:希望与长久的朋友共度时光,传达了对真挚人际关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通过“凉风稍动叶”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挥毫成逸韵,开阁迟来宾”,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重视,表现了他在官场浮沉后的心态变化,体现了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月:象征宁静与新生。
- 宫树:代表权力与地位。
- 秋光:象征成熟与变化。
- 凉风:传达清新和自由的感觉。
- 星气:象征美好与向往。
- 将相印:代表权力的束缚。
- 逍遥身: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晓月映宫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宁静与优雅
- B. 喧闹与繁忙
- C. 悲伤与失落
-
“摆去将相印,渐为逍遥身”这句诗的意思是?
- A. 继续追求权力
- B. 渴望自由轻松的生活
- C. 感到无所适从
-
诗中提到的“白头人”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人
- B. 朋友
- C. 老年人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山中秋色》 - 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描写了秋天的孤寂与忧伤,与刘禹锡的轻松逍遥形成对比,前者更多表达了对社会纷扰的感慨,而后者则表现了个人的自在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刘禹锡诗文集》
-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书籍,如《唐诗研究》系列。
以上是对《酬留守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寄》的详细解析与讲解,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蕴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