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国疑逋客,东山作老夫。
登朝非大隐,出谷是真愚。
气直惭龙剑,心清爱玉壶。
聊持循吏传,早晚为徒。
白话文翻译:
在南国我像个失踪的客人,
在东山我却成了一个老朽的隐士。
登上朝堂并非是大隐士,
走出山谷也只是真正的愚人。
气节正直让我惭愧于龙剑,
内心清明让我珍爱玉壶。
姑且把循吏的传记拿在手中,
早晚也可以成为他们的追随者。
注释:
- 南国:指南方的国家,此处可能暗指作者所处的地域背景。
- 逋客:逃避的人或失踪者,隐喻对于世俗的逃避。
- 东山:指隐居之地,寓意隐士的生活状态。
- 登朝:进入朝廷,参与政治。
- 大隐:大隐士,隐居深山的人。
- 出谷:从山谷中出来,暗指回归世俗生活。
- 直惭龙剑:气节高尚,令我惭愧于龙剑,龙剑象征正义和勇气。
- 爱玉壶:心境清澈,珍惜美好的事物,玉壶象征纯洁。
典故解析:
- 龙剑:在古代传说中,龙常与权威、正义相联系,龙剑象征勇气和正义,表示作者对自己气节的自省。
- 玉壶:玉壶常用于比喻美好的品德和清澈的心灵,象征着作者对内心清明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羊士谔,唐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常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羊士谔在地方任职多年后,面对现实生活的琐碎与无奈,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南国与东山的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与困惑。开头两句以“南国疑逋客”、“东山作老夫”设下了一个对比,南国象征一种流亡和失落的状态,而东山则是一种归隐的选择。诗人自感在朝堂上并非真正的隐士,反而在走出山谷后感到愚笨,反映出他对世俗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气直惭龙剑,心清爱玉壶”,这两句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气节与清澈的内心,既有对自身品德的自省,也有对理想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两句则显露出一种无奈与期待,他希望能够借助循吏的传记,找到一条通向理想生活的道路。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又有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哲思,具有深邃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南国疑逋客:诗人自喻为失踪的人,表明对现实的逃避。
- 东山作老夫:隐喻自己在山中老去的心态,感到岁月的流逝。
- 登朝非大隐:承认自己并未真正达到隐士的境界。
- 出谷是真愚:走出山谷回归世俗,反映对世俗生活的不屑。
- 气直惭龙剑:表现出对自己气节的自省,象征着对正义的追求。
- 心清爱玉壶:表达内心追求美好与纯洁的心态。
- 聊持循吏传:表示希望借助前人的经验找到理想的道路。
- 早晚为徒:期待自己终将成为追随者,表达对理想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比、隐喻等修辞手法,通过清晰的意象和情感对比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对比:南国与东山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人生选择的反思与矛盾。
- 隐喻:龙剑与玉壶分别象征着气节与纯洁,赋予诗歌更深层次的意义。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感悟,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内心清澈、品德高尚的追求,反映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 南国:象征着逃避与失落。
- 东山:象征着隐逸生活与理想追求。
- 龙剑:象征正义与勇气,反映气节的自省。
- 玉壶:象征心灵的纯洁与美好,体现内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国”象征什么? A. 荣耀
B. 逃避与失落
C. 归隐
D. 理想生活 -
“气直惭龙剑”中“龙剑”象征什么? A. 美好
B. 纯洁
C. 正义与勇气
D. 逃避 -
诗人的心态如何? A. 自信
B. 无奈与期待
C. 满足
D. 愤怒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表现隐逸生活的宁静,但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
- 《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的隐逸生活,探讨理想社会的主题。
通过对比两首诗作,可以看出羊士谔的作品更注重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反思,而王维和陶渊明则更具诗意与理想化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