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海螺岩》

时间: 2024-12-29 18:02:24

百尺层梯鸟道难,置身如在碧霄端。

回头只益群峰小,绝顶惟馀一径宽。

负翼岭边云已尽,御风亭下日俱寒。

相将更欲骑龙尾,直上天门仔细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尺层梯鸟道难,
置身如在碧霄端。
回头只益群峰小,
绝顶惟馀一径宽。
负翼岭边云已尽,
御风亭下日俱寒。
相将更欲骑龙尾,
直上天门仔细看。

白话文翻译:

这段攀登的百尺高梯,如同鸟道一般艰难,
站在这里,仿佛置身于碧空之巅。
回头望去,四周的群峰都显得渺小,
在绝顶之处,只有一条小路宽阔。
在负翼岭边,云层已经消散,
在御风亭下,阳光也显得寒冷。
我和朋友更想要骑上龙的尾巴,
直上天门细细观赏。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尺:表示高度,形容非常高。
  • 层梯:指重重叠叠的梯子,形容攀登的艰辛。
  • 鸟道:鸟儿飞行的道路,形容路径狭窄。
  • 碧霄:清澈的天空。
  • 绝顶:山的顶端。
  • 负翼岭:似乎是特定的山名,可能意指背负翅膀的山。
  • 御风亭:亭子名,意指在风中可乘凉的地方。
  • 骑龙尾:比喻高飞的愿望。

典故解析:
“骑龙尾”常用来形容希望飞升或追求高远理想的愿望。此处可能也暗示诗人对自然的渴望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鸷,明代诗人,出身于士人家庭,诗风多以自然景观为题,表现出对自由和高远理想的向往。

创作背景:
《登海螺岩》创作于明代,作者在游历名山大川时,感受到自然的壮美与人类渺小的对比,寄托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攀登海螺岩的艰难与壮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以“百尺层梯鸟道难”开篇,直接引入攀登的艰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通过“置身如在碧霄端”来烘托攀登后的壮丽景观,仿佛置身于云端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接下来的“回头只益群峰小”,不仅描绘了高处的视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渺小与谦卑。

“绝顶惟馀一径宽”展示了在极高的山顶,唯有一条小路,象征着通往理想的艰辛与孤独。诗人在“负翼岭边云已尽”的描写中,表达了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御风亭下日俱寒”则增添了一丝凉意,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孤独和寒冷常伴左右。

最后两句“相将更欲骑龙尾,直上天门仔细看”,展现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向往,表达了他渴望飞翔、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决心。整首诗情景交融,以自然为背景,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尺层梯鸟道难:攀登的高度和路径艰难,暗示追求理想的艰辛。
  2. 置身如在碧霄端:高度带来的开阔感,象征理想的美好与自由。
  3. 回头只益群峰小: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人的渺小。
  4. 绝顶惟馀一径宽:高处的唯一道路,象征理想的单一和艰难。
  5. 负翼岭边云已尽:描绘自然的变化,及其对人的影响。
  6. 御风亭下日俱寒: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孤独与寒冷常伴。
  7. 相将更欲骑龙尾:渴望追求更高的理想和境界。
  8. 直上天门仔细看:表达探索未知的勇气,期待更美好的视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顶比作“碧霄”,寓意理想的高远。
  • 对仗:如“负翼岭边云已尽,御风亭下日俱寒”,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如“骑龙尾”,表现了追求理想的决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理想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在追求过程中遭遇的艰难与孤独。通过与自然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人类渺小的思考以及对高远理想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层梯:象征艰难的道路。
  • 鸟道:代表自然的自由与挑战。
  • 碧霄:象征理想与高远的追求。
  • 群峰:反映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
  • 龙尾:代表向往与追求的勇气。
  • 天门:象征理想的巅峰与未知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尺层梯鸟道难”中的“鸟道”指的是什么?
    A. 飞行的路线
    B. 诗人的理想
    C. 形容道路的狭窄
    答案:C

  2. “回头只益群峰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自信
    B. 渺小与谦卑
    C. 孤独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骑龙尾”象征着什么?
    A. 追求高远理想的愿望
    B. 对自然的描绘
    C. 旅行的艰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了高处的感受,但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
  • 《庐山谣》: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人生态度的思考,风格上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