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旅夜》

时间: 2025-01-14 01:53:44

故乡何日到,今夕是中秋。

落落空庭月,高高客夜楼。

野烟当树暝,旅雁入云愁。

遥忆诸兄弟,相欢在润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乡何日到,今夕是中秋。
落落空庭月,高高客夜楼。
野烟当树暝,旅雁入云愁。
遥忆诸兄弟,相欢在润州。

白话文翻译:

我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今晚正值中秋佳节。
幽静的庭院中月亮高悬,夜晚的楼阁显得格外高耸。
野外的烟雾渐渐弥漫在树间,旅途中的大雁飞入云层,令人愁绪满怀。
我遥想在润州的兄弟们,曾经欢聚的情景让人倍感思念。

注释:

  • 故乡: 指诗人出生或长大的地方。
  • 今夕: 今天晚上。
  • 落落: 形容寂静或空旷。
  • 空庭月: 指庭院里明亮的月光。
  • 高高客夜楼: 指高耸的楼阁,表明身处异地的孤独感。
  • 野烟: 指乡村或野外的烟雾。
  • 旅雁: 指在迁徙中的雁,象征游子。
  • 遥忆: 远远地回忆。
  • 诸兄弟: 指诗人的兄弟们。

典故解析:

  • 中秋: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和思乡。
  • 润州: 指的是古代的地名,可能是诗人曾经居住或游历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基和,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中秋之夜,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乡和亲人,表达了浓厚的游子情怀。

诗歌鉴赏:

《中秋旅夜》是李基和在中秋之际写下的诗篇,展现了深邃的思乡情感和孤寂的旅人心境。诗中通过对月亮、烟雾、雁群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渴望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开篇“故乡何日到,今夕是中秋”直接点明了时空背景,诗人此时虽身处异地,但中秋的到来使他更加强烈地感受到离家的孤独与思念。

“落落空庭月,高高客夜楼”两句,通过对月色和楼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高远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而“野烟当树暝,旅雁入云愁”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自然的景象,表达旅途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惆怅。最后一句“遥忆诸兄弟,相欢在润州”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怀念和希望团聚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思乡之作,充分展示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热爱。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故乡何日到: 表达对回家的期盼和不确定性。
    • 今夕是中秋: 强调节日的特殊性,增添了思乡的氛围。
    • 落落空庭月: 描绘出月光照耀下的空旷庭院,象征孤独感。
    • 高高客夜楼: 指代旅人在异乡的高楼,带出孤独的感觉。
    • 野烟当树暝: 描述自然景象,隐喻升腾的愁绪。
    • 旅雁入云愁: 旅雁象征游子,飞入云中,寓意着离别的愁苦。
    • 遥忆诸兄弟: 思念兄弟,表达对亲情的渴望。
    • 相欢在润州: 回忆与兄弟们的欢聚,呼应思乡之情。
  2. 修辞手法:

    • 比喻: “旅雁”比喻游子,生动形象地表达思乡之情。
    • 对仗: “落落空庭月,高高客夜楼”,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旅雁入云愁”,将雁拟人化,传达出情感。
  3.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节的描绘,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团聚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 月亮: 象征团圆与思念。
  • 野烟: 代表乡村的安宁和诗人对此的向往。
  • 旅雁: 传达游子心中的愁苦与离别的情感。
  • 兄弟: 代表亲情和温暖,寄托了游子的思念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何时写下这首诗?

    • A. 春天
    • B. 中秋
    • C.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旅雁”象征什么?

    • A. 兄弟
    • B. 游子
    • C. 朋友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喜悦
    • B. 愁苦
    • C. 激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同样表达了思乡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月亮的描绘和内心的感慨。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用更为豪放的笔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李基和诗文集》
  • 《清代诗歌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