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微之夸镜湖》

时间: 2024-12-29 16:40:29

我嗟身老岁方徂,君更官高兴转孤。

军门郡阁曾闲否,

禹穴耶溪得到无。

酒盏省陪波卷白,骰盘思共彩呼卢。

一泓镜水谁能羡,自有胸中万顷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嗟身老岁方徂,君更官高兴转孤。
军门郡阁曾闲否,禹穴耶溪得到无。
酒盏省陪波卷白,骰盘思共彩呼卢。
一泓镜水谁能羡,自有胸中万顷湖。

白话文翻译:

我叹息自己年老岁末,您却官位高升,心情孤独。
军门和郡阁,您曾在这里闲逛过吗?是否得到过禹穴和耶溪的美景?
酒杯中要少陪伴波卷白,骰子盘上想一起呼唤彩头。
一泓镜水谁能羡慕,我心中自有万顷湖泊。

注释:

  • :叹息。
  • 岁方徂:年岁已经接近终老。
  • 官高:官职高升。
  • 兴转孤:心情变得孤独。
  • 军门郡阁:指军营和地方政府。
  • 禹穴: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地方。
  • 耶溪:指著名的山水景色。
  • 酒盏:酒杯。
  • 波卷白:水面波纹翻卷,白色的泡沫。
  • 骰盘:掷骰子的盘子。
  • 呼卢:呼唤好运。
  • 一泓镜水:一池如镜的水。
  • 万顷湖:比喻胸中有广阔的胸怀。

典故解析:

  • 禹穴:出自《山海经》,是大禹治水的历史典故,象征治理和成就。
  • 耶溪:古代著名的山水景点,代表美好的自然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社会关怀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社会问题和自然景色,代表作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友谊和时代变迁的感慨。在官场上升迁的朋友与自己年老孤独的对比,使得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酬微之夸镜湖》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以及对朋友的祝福。诗的开头,白居易以“我嗟身老岁方徂”自述年老的无奈,紧接着提到朋友“君更官高兴转孤”,传达出对朋友高升的羡慕和对其孤独情感的理解。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个人的命运,也反映出人际关系在官场升迁中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两句“军门郡阁曾闲否,禹穴耶溪得到无”,则通过询问来引发对往昔的追忆,透露出对美好景象的渴望。同时,诗中提到的“酒盏”和“骰盘”,则是与友人相聚的象征,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乐趣的向往。

最后两句“一泓镜水谁能羡,自有胸中万顷湖”,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用“镜水”与“万顷湖”来比喻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一种自得其乐的情怀。即便外界环境不尽如人意,但内心的宽广与宁静是别人无法羡慕的。这种胸怀和自我认知让整首诗在感叹中又透出一丝淡然。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表达了对年老的感慨,感叹岁月的流逝。
    • 次句则是对朋友的近况的关注,反映出对彼此处境的关心。
    • “军门郡阁”与“禹穴耶溪”的提问,展示出对往昔欢乐的追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通过饮酒与游戏的描绘,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与生活的享受。
    • 最后两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内心的丰盈与自我满足。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酒盏省陪波卷白,骰盘思共彩呼卢”,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如“一泓镜水”比喻内心的平静与清澈。
    • 反衬:通过朋友的成长与自己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深化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友情珍贵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自我满足感。

意象分析:

  • 镜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澈,代表着一种自省和自足的生活态度。
  • 万顷湖:象征着广阔的胸怀和内心的丰盈,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自己的年龄有什么感慨?

    • A. 感到年轻
    • B. 感到年老
    • C. 感到无所谓
    • D. 感到快乐
  2. “军门郡阁曾闲否”这句诗的意思是?

    • A. 是否去过军门和郡阁
    • B. 是否在军门和郡阁工作
    • C. 是否在军门和郡阁休闲
    • D. 是否在军门和郡阁喝酒
  3. “一泓镜水谁能羡”的意思是?

    • A. 是谁能羡慕
    • B. 是谁能看到
    • C. 是谁能拥有
    • D. 是谁能理解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酬微之夸镜湖》与杜甫的《登高》均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友谊和内心的平静,后者则更强调对时局的忧虑与感慨。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