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氏小外孙玉童》
时间: 2025-01-14 01:36: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谈氏小外孙玉童》
白居易
外翁七十孙三岁,
笑指琴书欲遣传。
自念老夫今耄矣,
因思稚子更茫然。
中郎馀庆钟羊祜,
子幼能文似马迁。
才与不才争料得,
东床空后且娇怜。
白话文翻译
外公已经七十岁,孙子才三岁,
笑着指着琴书希望能传承。
我想起自己如今已是老态龙钟,
于是想到这个稚子更感迷茫。
中郎(指钟期)虽然有幸能听到羊祜的琴声,
而这孩子年幼却能文采斐然,像马迁一样。
才与不才之间争论不休,
东床(指婚姻)空荡荡,且只好娇宠。
注释
- 外翁:外公,指母亲的父亲。
- 孙:指孙子,外孙。
- 琴书:琴与书,指文学与音乐,象征文化修养。
- 耄:老年,年纪大。
- 中郎:钟期,指《列子》中的人物,善于弹琴。
- 羊祜:三国时期的名将,以琴声闻名。
- 马迁:司马迁,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史记》。
- 东床:古代指代婚姻,特指东床高洁的美好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作以平易近人、内容丰富著称,涉及政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白居易晚年,表达了他对外孙的关心与期望,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对后代人才的期待与自我反思。
诗歌鉴赏
《谈氏小外孙玉童》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思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外公与孙子的关系,展现了代际之间的亲密和希望。外翁七十,孙子三岁,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诗中提到的琴书不仅是文化的象征,也代表着白居易对孙子未来的期待。他希望小外孙能继承并发扬这种文化。接着,诗人以自身的老态作反思,表达了对未来的迷惘和对年轻一代的寄托。
“中郎馀庆钟羊祜,子幼能文似马迁”,这一句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孙子才华的赞美,同时也将历史人物与现实生活结合,表现出诗人对文学与历史的敬仰。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才能与无才之间的争论,暗示了对未来的无奈和爱护。
整首诗在表现亲情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社会对于教育与文化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外翁七十孙三岁:描绘外公年迈与孙子幼小的对比,暗示代际差异。
- 笑指琴书欲遣传:外公希望通过琴书来传承文化,体现对孙子的期望。
- 自念老夫今耄矣:自我感慨老态,反映出白居易对自己衰老的无奈。
- 因思稚子更茫然:想到年轻一代的未来,心理上感到更加困惑。
- 中郎馀庆钟羊祜:引入历史人物,表现对才子之能的羡慕与期待。
- 子幼能文似马迁:称赞小外孙的文学才能,寄予厚望。
- 才与不才争料得:对有才与无才的争论表达了对后辈的期待与无奈。
- 东床空后且娇怜:东床一空,暗示婚姻与家庭的期盼,表达对孙子的宠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外公与孙子的年龄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
- 典故:提及钟期与羊祜、马迁等人物,增强文化厚度。
- 排比:多次使用“能文”与“争料”形成节奏感,增强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白居易与外孙的关系,表现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反映出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关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老年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书:象征文化传承与教育。
- 老翁: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稚子:象征着未来和希望。
- 东床:隐喻婚姻与家庭的完整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外翁”指的是谁? A. 爷爷
B. 外公
C. 叔叔 -
诗中“东床”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婚姻
C. 学校 -
诗人对小外孙的期望是什么? A. 成为商人
B. 继承文化
C. 一直玩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亲情的怀念与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白居易的《谈氏小外孙玉童》则强调文化传承与家庭关系的延续,体现了时代背景下对后代期望的不同侧面。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