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2:59: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阳草树不逢茶,柳外春声听掺挝。
浅水菰蒲寒带雨,远村庐舍晓衔霞。
内臣大仆连行色,竹耳风蹄起玉花。
明日郊原见芳事,牧人旟梦拥归鸦。
白话文翻译
在渔阳的草树间,茶树难觅,
柳外春声时而传来,似乎在描绘春的景象。
浅水边的菰蒲在寒雨中摇曳,
远处的村庄和房舍在晨曦中显得格外美丽。
内臣和大仆匆匆行走,
竹耳般的风声和马蹄声响起如玉花绽放。
明天在郊外将会看到美好的事情,
牧人们在梦中拥抱归来的乌鸦。
注释
- 渔阳:地名,古时指今北京地区。
- 掺挝:掺杂、交融的意思,形容春声的美妙。
- 菰蒲:水边生长的植物,象征自然的清新。
- 庐舍:指村庄的房屋。
- 内臣大仆:指皇宫中的侍从和仆人,暗示皇权的存在。
- 竹耳:用竹子做成的耳饰,象征风声的清脆。
- 玉花:比喻美丽的花朵,形容声音的清丽。
- 旟梦:指牧人们的梦,象征着理想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釴,明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描绘民间生活与自然景观。他的作品常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权更迭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及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陆釴的《次韵文量留别之作时文量有俵马之役三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关怀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意境。首句“渔阳草树不逢茶”以渔阳的自然环境为背景,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清新,而“柳外春声听掺挝”则通过声音的描写,使读者心中浮现出春日的温暖和生机。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诗人通过“浅水菰蒲寒带雨”与“远村庐舍晓衔霞”的对比,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细腻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乡村生活。尤其是“内臣大仆连行色”,暗示着社会的层次与繁忙,而“竹耳风蹄起玉花”则通过音响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动感与活力。
最后两句“明日郊原见芳事,牧人旟梦拥归鸦”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整首诗以柔和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呈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令人陶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渔阳草树不逢茶:描绘渔阳地区的自然景象,暗示生活的简单与质朴。
- 柳外春声听掺挝:春天的声音如春风拂柳,带来希望与温暖。
- 浅水菰蒲寒带雨:菰蒲在浅水中瑟瑟而立,透露出寒意,暗示春天的迟到。
- 远村庐舍晓衔霞:远方的村庄在晨曦中的景象,给人以宁静与温馨。
- 内臣大仆连行色:描绘宫廷中的忙碌与权力的流动。
- 竹耳风蹄起玉花:声音的描绘,富有动感,象征着春天的活力。
- 明日郊原见芳事: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充满希望。
- 牧人旟梦拥归鸦:牧人梦中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象征着自由与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竹耳风蹄起玉花”,比喻声音的清丽生动。
- 对仗:如“浅水菰蒲寒带雨”和“远村庐舍晓衔霞”,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春天生机盎然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阳:象征自然与生活。
- 柳、春声:代表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菰蒲:象征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 庐舍:暗示乡村生活的宁静。
- 内臣大仆:代表社会的复杂与权力的流动。
- 牧人:象征着自由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渔阳草树不逢茶”中的“茶”指的是什么?
- A. 茶树
- B. 茶叶
- C. 茶饮
- D. 茶文化
-
诗中提到的“内臣大仆”主要指什么?
- A. 农民
- B. 侍从和仆人
- C. 商人
- D. 文人
-
“明日郊原见芳事”中“芳事”指的是什么?
- A. 花事
- B. 生活中的美好事情
- C. 芳香的事物
- D. 诗歌的创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 杜甫《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陆釴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意象和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王之涣通过高楼远望展现广阔的视野,而陆釴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生活的美好,风格各有不同,但情感基调相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陆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