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白话文翻译
可怜那曲折的白雪,竟没有遇到知音之人。
在戎旅艰难的日子里,我感到无比惆怅,蹉跎在淮海的边际。
山涧的树木沐浴着晨雨,山中的鸟儿在余春中啼鸣。
我有一瓢酒,可以用来安慰旅途的辛苦与风尘。
注释
- 白雪曲:指的是白雪覆盖的山路,象征艰难的旅途。
- 知音人:指能理解自己的人,诗中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感。
- 戎旅:指军旅,象征着艰难的生活。
- 蹉跎:意为耽误、浪费时间。
- 淮海:指淮河和海边,表明具体的地理位置。
- 涧树:指溪流旁的树木。
- 朝雨:指早晨的雨,象征清新和生机。
- 山鸟哢馀春:形容春天的余韵,鸟儿在春天的背景下啼鸣。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谊的渴望,可以理解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反映。唐代士人常常面临仕途的艰难与困扰,诗中表达的惆怅正是这种时代背景的缩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生于盛唐时期,生活多变,曾任多种官职。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韦应物的戎旅生涯中,可能是在他经历艰难的旅途时写成,反映了他对友谊与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简卢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首联“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开篇即引人入胜,白雪曲象征着艰难的旅途,知音则是对友谊的渴望。接下来的“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戎旅生活的无奈与迷茫令人感同身受。第三联通过涧树和山鸟,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展现了自然的生机,然而这种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两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则是对生活苦难的一种自我安慰,酒成为了孤独旅途中的一丝慰藉,展现了诗人乐观的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可怜白雪曲:表达了诗人对艰难旅途的怜惜与无奈。
- 未遇知音人:深刻揭示了孤独与渴望理解的心情。
- 恓惶戎旅下:描绘了戎旅生活的艰难与无奈。
- 蹉跎淮海滨:表达了对时间的浪费与无所作为的感慨。
- 涧树含朝雨: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山鸟哢馀春:鸟鸣声中透出春的余韵,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我有一瓢酒:酒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
- 可以慰风尘:流露出对艰辛生活的豁达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白雪曲比喻艰难旅途,知音比喻心灵的共鸣。
- 拟人:涧树含朝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现孤独、渴望友谊的情感,并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找一丝慰藉。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理解。
意象分析
- 白雪:象征艰难与冷漠,代表人生的困境。
- 知音:象征心灵的共鸣,体现对友情的渴望。
- 戎旅:代表艰难的生活环境,体现士人的苦楚。
- 朝雨:象征清新,带来一丝希望与生机。
- 山鸟:象征自然的生命力,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酒:象征舒缓与慰藉,成为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未遇知音人”指的是: A. 朋友
B. 知道自己内心的人
C. 诗人对友谊的渴望
D. 以上都对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白雪曲”象征的是____。
-
判断题: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对/错)
答案
- D
- 艰难的旅途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李白通过杯中月影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
- 《登高》: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沉重的历史感与个人的无奈,情感基调与韦应物的诗有所相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