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次盱眙县》

时间: 2025-01-04 14:00:29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夕次盱眙县
作者:韦应物 〔唐代〕

落帆逗淮镇,
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
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
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
听钟未眠客。

白话文翻译

落帆停泊在淮镇,
小船静静靠在孤零零的驿站边。
浩荡的风起,波涛翻滚,
昏暗的天空中,夕阳正在沉落。
归来的人影在山郭中渐渐模糊,
大雁在白色的芦苇洲下飞下。
独自在夜里思念秦关,
听着钟声,辗转难眠的旅客。

注释

字词注释:

  • 落帆:帆船停下来,帆落下。
  • 逗淮镇:停泊在淮水边的镇子。
  • :指小船。
  • 孤驿:偏僻的驿站。
  • 浩浩:形容风势浩大。
  • 冥冥:形容光线昏暗。
  • 人归:人们回家。
  • 山郭:山边的城郭。
  • 雁下:大雁飞下来。
  • 芦洲:长满芦苇的小洲。
  • 忆秦关:思念秦关,指对故土的思念。
  • 未眠客:未入睡的旅客。

典故解析

秦关:古代指的是秦国的边关,象征着故乡和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回忆秦关,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浩然,生于685年,卒年约742年。他以古风、五言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个人情感。其诗风清新淡雅,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经历了江南的水乡风光,感受到孤独和思乡,因而写下此诗。反映了唐代士人漂泊生涯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夕次盱眙县》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蕴含了浓厚的思乡之情。诗的开头以“落帆逗淮镇”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停泊地,展现出一种安静而孤寂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风起波涌的情景,暗示着内心的波动与不安。随着“冥冥日沉夕”的描写,诗的情感进一步加深,夕阳西下的景象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是诗人心境的折射。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两句,以人和雁的归去来作对比,展现了孤单的旅人对归属的渴望。最后两句“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诗人在夜深人静中,回忆起遥远的故乡,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惆怅。这种孤独感与思乡情的交织,使整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情感共鸣,也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帆逗淮镇:帆船停泊在淮水边的小镇,展现出一种宁静的场景。
  2. 停舫临孤驿:小船静静地靠在孤零的驿站,暗示孤寂。
  3. 浩浩风起波:浩荡的风起,波涛翻滚,表现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4. 冥冥日沉夕:昏暗的天空中,夕阳沉落,营造出一种落寞的氛围。
  5. 人归山郭暗:回归的人影在山郭中渐渐模糊,象征归属感的缺失。
  6. 雁下芦洲白:大雁飞落在白色的芦苇洲下,带来些许生机。
  7. 独夜忆秦关:独自在夜里思念秦关,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8. 听钟未眠客:听着钟声,辗转反侧的旅客,进一步强调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日沉”、“钟声”等意象,营造出孤独与思乡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孤独与思乡的主题,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帆:象征归去与停顿。
  • 孤驿:孤独与疏离的象征。
  • :象征归乡与思念。
  • 秦关:故乡的象征,承载着游子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冥冥日沉夕”描绘的是哪个时刻?
    A) 清晨
    B) 正午
    C) 黄昏
    D) 深夜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孤驿”意味着什么?


  3. 判断题: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积极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C
  2. 偏僻的驿站,象征孤独。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津》 - 李贺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夕次盱眙县》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前者侧重于孤独与思乡,后者则更强调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韦应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