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桥流影,修篁摇梦,月意趁云生。
羞红双晕,横波一线,好是未分明。
别去两心相思苦,休在信中倾。
憔悴归时同验取,知谁是最深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场景:曲折的小桥映照着流水的影子,修长的竹子在微风中摇曳,月光伴随着云彩而生。脸红的双颊,流露出柔情,眼波如横线般细腻,真是难以分辨。分别后两颗心相互思念,心中的苦楚不必在信中倾诉。归来时的憔悴,恐怕只有彼此能够体会,究竟谁才是最深情的人。
注释:
- 曲桥:弯曲的小桥,象征柔美的景致。
- 流影:水面的倒影,体现流动与变化。
- 修篁:修长的竹子,寓意高洁与坚韧。
- 羞红双晕:脸颊因羞涩而泛红的样子。
- 横波一线:眼波如一条线般轻柔细腻。
- 相思苦:思念的痛苦,表达情感的深邃。
- 憔悴:形容因思念而消瘦,体现情感的影响。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与古代诗词中的离愁别绪相呼应,常见于唐诗宋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永正,现代诗人,作品多关注人情世态与自然景观,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日夜晚,诗人目睹月光下的景象,感受到离别与思念的情愫而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的细腻关注。
诗歌鉴赏:
《少年游》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离别和思念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通过“曲桥流影”和“修篁摇梦”,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恰如人在思念中所感受到的那种模糊与不清。月光伴云而生,象征着情感的幽隐与朦胧,令人忍不住想要探寻其中的真谛。
接下来的“羞红双晕,横波一线”,则通过描写情人间的细腻互动,展现了爱情的细腻与温柔,仿佛在诉说着恋人间的无言默契。诗中“别去两心相思苦”,直接点出离别后的苦楚,语言简练却情感深刻。而“憔悴归时同验取,知谁是最深情”更是将思念的痛苦与归来的憔悴结合,展现出一种无奈而深情的状态。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下,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令人感受到那种似曾相识的情感深度,仿佛每一个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曲桥流影:小桥的影子在水中流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修篁摇梦:竹子摇曳如梦,寓意着美好的幻想与内心的柔情。
- 月意趁云生:月光伴随云彩升起,象征着情感的缥缈与难以捉摸。
- 羞红双晕:形容恋人之间的腼腆与温柔。
- 横波一线:眼波细腻而动人,表现出情感的流转。
- 别去两心相思苦:分别后彼此的思念与痛苦,直白而真切。
- 休在信中倾:不必在信中倾诉,隐含着深切的理解。
- 憔悴归时同验取:归来时的疲惫,只有彼此能体会。
- 知谁是最深情:对深情的思索与追问,留下悬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意趁云生”将月光与云彩比喻为情感的陪伴。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羞红双晕,横波一线”,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念与离别展开,表达了对深情的追求与对离愁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爱情中所经历的苦涩与甘甜。
意象分析:
- 曲桥:象征爱情的曲折与美好。
- 流影: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流动。
- 修篁:代表坚韧与纯洁的爱。
- 月意:象征情感的幽隐与浪漫。
- 双晕:表现了爱情中的羞涩与甜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曲桥流影”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友谊
- B. 爱情的美好与流动
- C. 自然景观的静谧
-
“憔悴归时同验取”中的“憔悴”指的是:
- A. 因思念而消瘦
- B. 因病痛而虚弱
- C. 因劳累而疲惫
-
本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 A. 友情
- B. 离别与思念
- C. 自然与生活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探讨了思念与离别,但更多地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表达思念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更为开阔的情感视角。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