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04 07:23: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作者:尹鹗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
昔年于此伴萧娘。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
别来虚遣思悠飏,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
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
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银屏。
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一片荷花和水芰在池塘中盛开,窗前的风送来阵阵香气。
往年我在这里陪伴着萧娘,彼此依偎着站着,轻声细语,倾诉衷肠,
那时的笑容无限,仿佛还像荷花一般争芳斗艳。
自从分别后,我虚度时光,思绪飘荡,懒得去追忆往事,
那金色的锁扣和小兰房间的景象依旧历历在目。
深秋的寒夜,银河静谧,月光洒在深院的庭中。
在西窗下,幽梦轻易成形,但醒来后却特别难以平复心情。
红烛燃烧到一半,残余的烛焰短暂而微弱,
在银屏的暗影中依稀可见。
枕边最让人伤感的是什么呢?
是梧桐叶上的点点露珠,悄悄滑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荷芰:荷花与水芰,都是池塘中的水生植物,象征清丽雅致。
- 萧娘:指诗中情人,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 金锁:象征美好的记忆或往事。
- 银屏:指屏风,通常用来隔开空间,具有隐私的寓意。
- 梧桐叶:常用来象征离别和伤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荷芰”不仅是自然景物,也象征着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银河静”则引入了夜空的宁静,反衬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尹鹗,唐代诗人,其诗作多以细腻见长,擅长描写爱情与自然之美。生活于盛唐时期,受当时文化的影响,作品多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思念昔日与恋人相伴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淡淡忧伤。
诗歌鉴赏
《临江仙》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首联通过“荷芰生池沼”引入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着,诗人回忆与萧娘的快乐时光,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人感受到那份甜蜜与温馨。随着情感的转折,诗人感到分别后的孤寂和无奈,尤其在“深秋寒夜”之中,月明的清冷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从自然景物到内心情感的变化,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情感画卷。诗人通过“红烛半条残焰短”来象征着情感的脆弱与短暂,而“点点露珠”则隐喻着心中的伤感与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番荷芰生池沼: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池塘景象,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
- 槛前风送馨香:通过风的描写,传达出温馨的氛围,暗示内心的柔情。
- 昔年于此伴萧娘:回忆与爱人共度的时光,表达深情厚谊。
- 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两人依偎,倾诉衷肠,情景交融,感情细腻。
- 时逞笑容无限态:美好的笑容与愉快的时光交织,情感的张力增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烛半条残焰”,用烛焰比喻情感的短暂与脆弱。
- 拟人:如“风送馨香”,让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整首诗行间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怀念为主题,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思与对失去时光的感叹,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芰:象征爱情的纯洁与美好。
- 槛前:代表着一种隔离与距离,暗示分离的情感。
- 银河:引入了深邃的夜空,增加了孤独的意境。
- 红烛:象征着爱情的燃烧与消逝。
- 露珠:表达了心中的细腻情感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荷芰”指的是哪种植物?
A. 荷花与水芰
B. 柳树与桃花
C. 菊花与兰花 -
“深秋寒夜银河静”中的“银河”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种星象
C. 一种植物 -
诗中“红烛半条残焰短”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无聊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抒发了对往昔的怀念与伤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现了思念与孤寂的情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尹鹗的《临江仙》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酒兴抒发孤独。两者虽主题相似,但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