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诀》

时间: 2025-01-01 11:13:16

这个道,非常道。

性命根,生死窍。

说著丑,行着妙。

人人憎,个个笑。

大关键,在颠倒。

莫厌秽,莫计较。

得他来,立见效。

地天泰,为朕兆。

口对口,窍对窍。

吞入腹,自知道。

药苗新,先天兆。

审眉间,行逆道。

滓质物,自继绍。

二者馀,方绝妙。

要行持,令人叫。

气要坚,神莫耗。

若不行,空老耄。

认得真,老还少。

不知音,莫语要。

些儿法,合大道。

精气神,不老药。

静里全,明中报。

乘凤鸾,听天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字诀
吕岩 〔唐代〕

这个道,非常道。性命根,生死窍。说著丑,行着妙。人人憎,个个笑。大关键,在颠倒。莫厌秽,莫计较。得他来,立见效。地天泰,为朕兆。口对口,窍对窍。吞入腹,自知道。药苗新,先天兆。审眉间,行逆道。滓质物,自继绍。二者馀,方绝妙。要行持,令人叫。气要坚,神莫耗。若不行,空老耄。认得真,老还少。不知音,莫语要。些儿法,合大道。精气神,不老药。静里全,明中报。乘凤鸾,听天诏。

白话文翻译

这条道,实际上并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道路。性命的根本,在于生死的奥秘。说起来很丑,但其实行动却很妙。人人都憎恨它,个个却又对其发笑。关键在于颠覆常理。不要厌恶污秽,也不要斤斤计较。只要得到了它,立刻就能见效。天地太和,为我预兆。口对口,窍对窍。吞下去就会明白。药苗新鲜,是先天的征兆。要仔细审视眉间,走逆向之道。那些杂质的物质,自然会延续下去。只有去掉二者的余毒,才能达到绝妙的境界。要行持这一法门,让人称道。气要坚韧,神要不耗。若不实践,便会空老无用。认得真理,年老也会显得年轻。不懂得其音,不要轻易发言。那些小法则,合乎大道。精气神,是长生不老的药。静中全,明中报。乘着凤、鸾,听从天命。

注释

  • :这里指的是宇宙的法则或真理。
  • 性命根:指的是生命的根本。
  • :指表象与内在的矛盾。
  • 颠倒:指打破常规的思维。
  • 滓质物:指杂质、无用的东西。
  • 气要坚,神莫耗:强调内在的气与精神的维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岩,唐代道士,擅长道教文化,诗歌风格多为探讨人生哲理和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在唐代,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很多文人通过诗歌表达对道教的理解,吕岩的《三字诀》体现了道教对生死、存在的独特看法。

诗歌鉴赏

《三字诀》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诗作,吕岩通过简练的语言,探讨了道教的核心思想。诗中反复出现的“道”字,强调了其重要性和深奥性。在对生命的理解上,诗人认为生死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说著丑,行着妙”的对比,揭示了表象和内在之间的矛盾,以及人们对于真理的误解。

诗中提到的“莫厌秽,莫计较”,表达了对世俗观念的超越,鼓励人们放下偏见,去追求更深层次的真理。尤其是最后几句“精气神,不老药”,引导读者关注内在的修持,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全诗的韵律和节奏感,使得其哲理更加深邃,语言的简练使得诗意更加浓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这个道,非常道:强调真正的道理与一般人所理解的道理截然不同。
  2. 性命根,生死窍:探讨生命的根本与生死的秘密。
  3. 说著丑,行着妙:表面上看似拗口,实际却有高妙之处。
  4. 人人憎,个个笑:表达了人们对这条道的误解与嘲讽。
  5. 大关键,在颠倒:强调思维的反转和认知的颠覆。
  6. 莫厌秽,莫计较:不应对世俗的肮脏与琐碎斤斤计较。
  7. 得他来,立见效:一旦领悟真理,便能立即见到效果。

修辞手法

  • 对比:如“说著丑,行着妙”形成了鲜明对比。
  • 比喻:将道比作药,引导读者思考内在修持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探讨道的本质、生命的真谛,以及修持的重要性,表达了道教的核心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真理和宇宙法则。
  • 性命根:代表生命的本源。
  • 滓质物:象征着无用的事物与杂念。
  • 精气神:代表着内在的生命力和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字诀》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吕岩
    • C. 白居易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气要坚,神莫耗”是强调什么?

    • A. 外在的力量
    • B. 内在的修持
    • C. 社会地位
    • D. 财富的重要性
  3. “说著丑,行着妙”表达的意思是?

    • A. 表面和内在的矛盾
    • B. 外表的美丽
    • C. 行动的重要性
    • D. 语言的艺术性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 - 老子
  • 《庄子》 - 庄子

诗词对比

  • 吕岩的《三字诀》与老子的《道德经》均探讨人生哲理,但吕岩更侧重于实践与内在修持,而老子则更强调道的自然法则。

参考资料

  • 《吕岩诗集》
  • 《道教文化与唐代诗人》
  • 《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