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意 其四 楚人好鱼目,越人荐明珠。 一日三至门,主人行徐徐。 相见才一言,薄送下前除。 洛阳苏季子,黄金满后车。 邹轲诵尧舜,白首走道途。
白话文翻译:
楚地的人喜欢鱼眼,越地的人推荐明珠。 一天三次来到门前,主人却慢慢行走。 见面只说了一句话,轻薄地送我到前庭。 洛阳的苏季子,黄金装满了后车。 邹轲诵读尧舜之道,白发苍苍还在路上奔波。
注释:
字词注释:
- 楚人:指楚地的人。
- 鱼目:比喻不值钱的东西。
- 越人:指越地的人。
- 明珠:比喻珍贵的东西。
- 徐徐:缓慢的样子。
- 薄送:轻薄地送别。
- 前除:前庭。
- 苏季子:指苏秦,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曾在洛阳活动。
- 黄金满后车:形容财富极多。
- 邹轲:指孟子,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 诵尧舜:指诵读尧舜之道,即儒家经典。
- 白首:指年老。
典故解析:
- 苏季子:苏秦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曾游说六国合纵抗秦,后因策略失败而受到冷落。这里用苏秦的典故来比喻主人对客人的冷淡态度。
- 邹轲诵尧舜: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仁义道德,主张效法尧舜之道。这里用孟子的典故来比喻追求高尚道德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比楚人和越人的不同喜好,以及主人对客人的冷淡态度,反映了社会中人们对待珍贵与平凡事物的不同态度,以及人际关系中的冷漠现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社会中人们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诗中“楚人好鱼目,越人荐明珠”一句,通过对比楚地人和越地人的不同喜好,揭示了人们对待珍贵与平凡事物的差异。而“一日三至门,主人行徐徐”和“相见才一言,薄送下前除”则描绘了主人对客人的冷淡态度,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冷漠现象。最后两句通过苏秦和孟子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中人们对待财富和道德的不同追求,以及这些追求背后的社会现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人好鱼目,越人荐明珠”:通过对比楚地人和越地人的不同喜好,揭示了人们对待珍贵与平凡事物的差异。
- “一日三至门,主人行徐徐”:描绘了主人对客人的冷淡态度,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冷漠现象。
- “相见才一言,薄送下前除”:进一步强调了主人的冷淡态度,以及客人受到的轻视。
- “洛阳苏季子,黄金满后车”:通过苏秦的典故,比喻主人对客人的冷淡态度。
- “邹轲诵尧舜,白首走道途”:通过孟子的典故,比喻追求高尚道德的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楚人和越人的不同喜好,以及主人对客人的冷淡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 典故:通过苏秦和孟子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典故,揭示了社会中人们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强调了对待财富和道德的不同追求,以及这些追求背后的社会现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鱼目:比喻不值钱的东西。
- 明珠:比喻珍贵的东西。
- 徐徐:缓慢的样子。
- 薄送:轻薄地送别。
- 前除:前庭。
- 黄金:比喻财富。
- 白首:比喻年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楚人好鱼目”中的“鱼目”比喻什么? A. 珍贵的东西 B. 不值钱的东西 C. 普通的东西 答案:B
-
诗中“越人荐明珠”中的“明珠”比喻什么? A. 珍贵的东西 B. 不值钱的东西 C. 普通的东西 答案:A
-
诗中“洛阳苏季子”指的是谁? A. 苏秦 B. 孟子 C. 孔子 答案:A
-
诗中“邹轲诵尧舜”中的“邹轲”指的是谁? A. 苏秦 B. 孟子 C. 孔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古意 其五》:袁凯的另一首古意诗,同样通过对比和典故,探讨社会现实和人际关系。
诗词对比:
- 《古意 其四》与《古意 其五》:两首诗都通过对比和典故,探讨社会现实和人际关系,但侧重点和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袁凯诗集》:收录了袁凯的全部诗作,包括《古意 其四》。
- 《明代诗歌研究》:对明代诗歌进行全面研究的书籍,有助于深入了解袁凯的诗歌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