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道二首 其一 江总 〔南北朝〕
德阳穿洛水,伊阙迩河桥。 仙舟李膺棹,小马王戎镳。 杏堂歌吹合,槐路风尘饶。 绿珠含泪舞,孙秀彊相邀。
白话文翻译:
德阳宫穿过洛水,伊阙近在河桥旁。 李膺乘坐的仙舟,王戎骑着小马。 杏堂中歌声与吹奏和谐,槐路上风尘弥漫。 绿珠含泪起舞,孙秀强行相邀。
注释:
- 德阳:指德阳宫,洛阳的一处宫殿。
- 洛水:流经洛阳的河流。
- 伊阙:洛阳的一个地名,靠近洛水。
- 仙舟:指装饰华丽的船只。
- 李膺:东汉时期的著名文人。
- 小马:指小巧的马匹。
- 王戎:东汉时期的官员。
- 杏堂:指宫殿中的一处建筑。
- 歌吹:歌声和乐器声。
- 绿珠:古代美女名,此处指美女。
- 孙秀:东汉时期的官员。
- 彊:同“强”,强行。
典故解析:
- 绿珠含泪舞:绿珠是西晋时期石崇的宠姬,因孙秀的嫉妒而被逼自杀,此处用绿珠的悲剧来暗示诗中的美女处境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总(约519-594),字总持,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此诗描绘了洛阳的繁华景象,同时隐含了对时局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洛阳作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繁华景象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目光,江总通过描绘洛阳的景致,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繁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诗中“德阳穿洛水,伊阙迩河桥”描绘了洛阳的地理位置和繁华景象,而“仙舟李膺棹,小马王戎镳”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后两句“绿珠含泪舞,孙秀彊相邀”则隐含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通过绿珠的悲剧,暗示了繁华背后的无奈和悲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德阳穿洛水:德阳宫位于洛水之旁,描绘了洛阳的地理位置。
- 伊阙迩河桥:伊阙靠近河桥,进一步描绘了洛阳的繁华景象。
- 仙舟李膺棹:通过李膺的典故,展现了洛阳的文化底蕴。
- 小马王戎镳:通过王戎的典故,展现了洛阳的政治氛围。
- 杏堂歌吹合:描绘了宫殿中的音乐和歌声,展现了洛阳的文化生活。
- 槐路风尘饶:描绘了街道上的风尘,暗示了繁华背后的辛劳。
- 绿珠含泪舞:通过绿珠的悲剧,暗示了繁华背后的无奈和悲哀。
- 孙秀彊相邀:通过孙秀的典故,暗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舟”比喻华丽的船只,“小马”比喻小巧的马匹。
- 典故:如李膺、王戎、绿珠、孙秀的典故,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
- 对仗:如“德阳穿洛水,伊阙迩河桥”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繁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同时通过历史典故和悲剧人物的暗示,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繁华背后无奈和悲哀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德阳宫、洛水、伊阙、河桥:描绘了洛阳的地理位置和繁华景象。
- 仙舟、小马: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
- 杏堂、歌吹、槐路、风尘:描绘了洛阳的文化生活和街道上的风尘。
- 绿珠、含泪舞、孙秀:通过悲剧人物的暗示,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德阳穿洛水”中的“德阳”指的是什么? A. 宫殿 B. 河流 C. 地名
- “绿珠含泪舞”中的“绿珠”是谁? A. 古代美女 B. 诗人自己 C. 历史人物
- 诗中提到的“李膺”和“王戎”是什么身份? A. 文人 B. 官员 C. 历史人物
答案:
- A. 宫殿
- C. 历史人物
- C. 历史人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洛阳伽蓝记》:描绘了洛阳的佛教文化和建筑。
- 《洛阳牡丹记》:描绘了洛阳的牡丹文化和花卉。
诗词对比:
- 《洛阳道二首 其二》:与第一首诗相比,第二首诗更多地描绘了洛阳的社会生活和人文景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选》:收录了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作品。
- 《洛阳历史文化研究》:探讨了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