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奴娇·画扇高秋》
时间: 2024-09-19 21:59: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奴娇·画扇高秋
作者:元好问
画扇高秋,恨尘暗秦王女。
涉东城春烟绿树。
燕子来时应解说,征鞍处。
记取。未忘得兰膏香聚。
枕上新声,断肠是江南句。
更行云无心也住。
未了情缘,算惟有相将云。
去。枉轻负梨花暮雨。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高秋时节,画扇轻摇,我心中对尘世的种种感慨,犹如秦王女的愁苦。
走过东城,春日的烟雾中绿树成荫。
燕子归来时,似乎可以为我倾诉那征鞍的思绪。
我记得,未曾忘却那兰膏的芬芳聚集在一起。
枕边传来新声,断肠的吟咏,正是江南的诗句。
即使行云无心,也愿停留。
这未了的情缘,似乎只有与你共舞于云端。
离去吧,徒然轻负那梨花下的暮雨。
注释:
- 画扇:一种绘有图案的扇子,通常用于女性。
- 秦王女:指的是秦朝的女子,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悲剧人物。
- 东城:指的是城市的东边,春天的景色。
- 兰膏香:指兰花的香气,象征着美好和珍贵的事物。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以风景如画和文化悠久著称。
典故解析:
- 秦王女: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人物,如王异、王嫱等,象征着悲情与无奈。
- 江南:传统上被视为文人墨客向往之地,充满诗情画意,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255年-1324年),字子固,号天池,元代诗人,擅长词和诗,尤其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绘个人情感来反映社会的苦闷与无奈。诗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以及对逝去情感的追忆。
诗歌鉴赏:
《惜奴娇·画扇高秋》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词作,展现了元好问对爱情、时光和自然的感悟。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高秋时节的凄美与忧伤。开篇“画扇高秋,恨尘暗秦王女”,以画扇作为引子,暗示了词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惋惜。接着描述了东城的春烟绿树,构筑出一幅生动的春景,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燕子的回归象征着春天的重生,但却也映衬出离别的伤感。词人通过“记取”与“未忘得兰膏香聚”的回忆,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枕边的新声与“断肠是江南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江南的诗句成为了他心中难以释怀的情感寄托。
结尾处,词人以“枉轻负梨花暮雨”收束全文,表达了对未了情缘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这首词的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元好问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扇高秋,恨尘暗秦王女:画扇在高秋时节轻摇,表达对秦王女的惋惜与愁苦。
- 涉东城春烟绿树:描绘东城春日的美景,象征着生命的勃发。
- 燕子来时应解说,征鞍处:燕子的到来似乎在诉说着旅途的思绪。
- 记取。未忘得兰膏香聚:回忆曾经的美好,感慨兰花的香气依旧在心中。
- 枕上新声,断肠是江南句:夜晚的低吟让人断肠,正是江南的诗句所激起的情感。
- 更行云无心也住:即使行云无心,也愿意停留在此刻。
- 未了情缘,算惟有相将云:未了的情缘仿佛只有随云而去。
- 去。枉轻负梨花暮雨:最终选择离去,但却无奈轻负那梨花下的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如“行云无心”,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未了情缘,算惟有相将云”,增添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逝去情感的追忆与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扇: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浪漫。
- 秦王女:代表着历史的悲剧,象征着悲情与思念。
- 燕子:春天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重生。
- 兰膏香:象征着珍贵与美好,寄托着对往昔的怀念。
- 梨花暮雨:描绘了一种凄美的情景,象征着离别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画扇”象征什么? A. 女性的柔美
B. 友情
C. 家庭 -
“未了情缘,算惟有相将云”中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轻松自在
B. 离别与思念
C. 未来的希望 -
诗中提到的“江南”主要代表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历史的悲剧
C. 文化的丰富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女性的情感与思绪。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时间和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元好问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都极为细腻,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元好问则在历史感与自然描写中融入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代词典》
- 《元好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