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寂通庵别陈丈》
时间: 2025-01-01 14:09: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心远由来地自偏,不离城市得林泉。
从教上界多官府,且放閒身作地仙。
三月有期何敢负,百杯未满会须填。
违离更觉从公晚,却望都门一慨然。
白话文翻译:
我的心灵早已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因此我选择了偏远的地方,远离城市的喧闹,享受山林的清幽。即使上面有许多官府,我也要让自己闲适地生活,像个隐居的仙人。三月的约定,我怎敢失信于人?虽然杯中酒未满,但欢聚的时光总要尽情享受。离别的时刻更加让我感到时间的匆忙,回望都城,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注释:
- 心远:心灵远离。
- 由来:从来。
- 不离城市得林泉:不离城市却得到山林与泉水的宁静。
- 上界:指上面的官府。
- 放闲身:让自己闲适、放松。
- 地仙:隐士,远离尘世的人的一种理想状态。
- 三月有期:指与友人约定在三月相聚。
- 百杯未满会须填:意思是酒杯未满,宴会还需继续。
- 违离:离别的意思。
- 都门:指都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是金朝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著称,作品风格多样,尤其在词方面成就卓著。他的诗词既有个体情感的抒发,也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好问的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自然与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喧嚣城市生活的厌倦。诗人在开头用“心远”引入,强调心灵的远离,使得读者立即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接着,诗人虽然身处城市,却能够在心灵深处找到属于自己的“林泉”,这表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独特理解。
诗中提到的“从教上界多官府”,显示出对官场的无奈与无情,进一步引发读者对生活意义的思考。而后面的“三月有期”与“百杯未满”则表达了他与友人相聚的期待与珍惜,尽管对离别的感慨让人心生惆怅。这种情感层次的变化,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中又蕴含了对生命的哲思,展现了元好问的深厚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心远由来地自偏:心灵远离的状态使得我的生活选择偏向于宁静之地。
- 不离城市得林泉:即使身处城市,内心却获得了山林的清幽。
- 从教上界多官府:即使有许多官府的约束,我也不愿被束缚。
- 且放閒身作地仙:我选择放松身心,过着如同隐士般的生活。
- 三月有期何敢负:三月的约定,我不会失信。
- 百杯未满会须填:即使酒杯未满,聚会的欢乐还需继续。
- 违离更觉从公晚:离别的时候更觉时间的无情。
- 却望都门一慨然:回首都城,不禁感慨万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隐逸生活比作“地仙”,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排比:通过“心远”、“不离”、“从教”三个短语的排比,强化了心灵与现实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友人相聚的珍惜,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心: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远离。
- 林泉:象征自然的清幽与恬静。
- 官府:象征繁杂的社会生活。
- 地仙:象征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都门:象征着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心远”指代什么? A. 远离城市
B. 心灵的远离
C. 远方的山林
答案:B -
“三月有期”中“有期”指的是什么? A. 约定的时间
B. 未来的计划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百杯未满”意味着什么? A. 聚会未结束
B. 酒不够
C. 朋友未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朝雨对窗》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对宁静夜晚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直接,而元好问的诗则更为内敛和深邃。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