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侬年三五时,双鬟垂两肩。
日在欢左右,不解取欢怜。
白话文翻译:
我年纪三五岁,双鬟发垂落肩头。
阳光在我身边左右摇曳,我却不懂得怎样去取悦他人。
注释:
- 侬:我,指代自己。
- 年三五时:指年龄大约在三到五岁。
- 双鬟:指的是两个髻,形容小女孩的发型。
- 垂两肩:形容发髻低垂,披散在肩上。
- 日在欢左右:太阳在我身边快乐地照耀。
- 不解取欢怜:不知道如何去获得他人的欢心和怜爱。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可见诗人在描绘幼年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儿童天真无邪的特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慎行(约1585-1645),明代诗人,字幼清,号元之,江苏人。其诗清丽脱俗,常赋予自然景物以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子夜歌》系列表现了年轻女子的情感状态,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与束缚。此首诗描绘了幼女的无忧无虑,反映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与珍视。
诗歌鉴赏:
《子夜歌十二首 其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幼年的天真与无邪。诗中描绘的小女孩在阳光下玩耍,双鬟低垂,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透出一种童趣。诗的第一句以“侬年三五时”开头,直接引入了诗人的年纪,给读者一种亲切感。接下来的“双鬟垂两肩”则生动地勾勒出小女孩的形象,发髻的细节让人感受到她的童真。阳光的描绘,将这种无忧的气氛进一步渲染,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快乐的场景。然而,“不解取欢怜”则揭示了小女孩对周遭世界的无知与天真,反映出一种对世事的无所畏惧。整体而言,诗歌营造了一个纯真而快乐的童年世界,同时也暗示了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侬年三五时:点明幼女的年龄,展现出一种童趣。
- 双鬟垂两肩:描绘发型,突显女性特征,表现出天真无邪。
- 日在欢左右:阳光的照耀象征着快乐,增强了画面感。
- 不解取欢怜:阐述了小女孩的无知,表现出纯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年三五时”和“双鬟垂两肩”,形成音韵的和谐。
- 意象:阳光、双鬟等意象,传达出童年的快乐和无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童年天真、无忧无虑时光的追忆与珍惜,同时也反映了成长过程中对世界的逐渐认知与复杂情感的丧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鬟:象征着少女的纯真与美好。
- 阳光:象征着快乐与生命的活力。
- 肩:代表着承载,无忧的童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侬年三五时”中的“侬”指代什么?
- A. 你
- B. 我
- C. 她
-
诗中小女孩的发型是什么样的?
- A. 披肩长发
- B. 双鬟
- C. 短发
-
诗中提到的“在欢左右”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阳光
- C. 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通过比较于慎行的《子夜歌》和李白的《月下独酌》,可以看到两者在意象表达上的不同。李白更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而于慎行则侧重于童年的纯真与无忧。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