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时间: 2025-01-06 15:03: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门回首泪盈襟,
琵琶只弹薄命吟。
休问丹青受金否,
丹青得无用意深。
君王万几日日有,
忍令粉黛惑其心。
况因丹青力,
暂受君王恻。
和戎苟有利,在胡犹在国。
一时丹青手,但易妍媸色。
古来更有如簧舌,
鹿可为马白可黑。
吁嗟乎鹿可为马白可黑,如此丹青杀亦得。
白话文翻译:
回首长门,泪水湿透衣襟,
琵琶只在弹奏一曲薄命的哀吟。
不要问画作的价钱高低,
画作没有深意又有什么用呢?
君王每天朝夕忙碌,
怎忍心让粉妆黛眉迷惑了他的心?
况且因为画作的力量,
暂时得到了君王的怜悯。
和戎如果有利,
在胡地也好,在国土也罢。
一时的画师,仅仅是替换了美丑的色彩。
自古以来,舌尖上的谎言,
鹿可以称为马,白色可以变黑。
唉,鹿可以称为马,白色可以变黑,这样的画作也能杀人。
注释:
- 长门:指汉代王昭君被送往匈奴的长门宫。
- 琵琶:古代乐器,象征着悲伤和无奈。
- 丹青:指绘画艺术,也可引申为艺术作品。
- 粉黛:指化妆的女子。
- 苟:只要,假使。
- 妍媸:美丑。
- 簧舌:指巧言、谎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温纯,明代诗人,擅长写作诗词,作品多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以王昭君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她命运的同情和对权力关系的批判。昭君因美貌被选入宫,却不得不忍受远嫁异国的悲剧,反映了女性在历史中的悲剧命运。
诗歌鉴赏:
《昭君怨》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诗作,通过对王昭君命运的描绘,展现了女性在历史和社会中的无奈与悲剧。诗中通过琵琶的弹奏,传达出昭君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悲哀,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再现历史人物的悲剧,更是在对权力与美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
温纯通过“君王万几日日有,忍令粉黛惑其心”,揭示了权力的冷酷无情,暗示即使是美丽的女子,也可能被权力游戏所牺牲。诗中对于“丹青”的反复提及,既是对艺术的赞美,也隐含对其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强调了艺术与现实的矛盾。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以“鹿可为马白可黑”作为结尾,极具讽刺意味,指出了社会的虚伪与不公,艺术的美丽与真实之间的矛盾,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门回首泪盈襟:昭君在长门宫回首,泪水湿透衣襟,表现了她无尽的悲伤。
- 琵琶只弹薄命吟:琵琶声中流露出对命运的感慨,诉说着她的薄命。
- 休问丹青受金否:不必问艺术作品的价值,因为价值并不能代表其深意。
- 丹青得无用意深:即使作品受金,也难以抵挡内心的苦痛。
- 君王万几日日有:君王每天忙于政事,不会被美色迷惑。
- 忍令粉黛惑其心:即使如此,仍然难以阻止女子的美丽对君心的吸引。
- 况因丹青力:艺术作品的力量,暂时得到了君王的怜悯。
- 和戎苟有利,在胡犹在国:与敌和亲如果有利,甚至在异国他乡也可以。
- 一时丹青手,但易妍媸色:只要是画师,便能轻易改变美丑。
- 古来更有如簧舌:自古以来,谎言如同舌头般灵活。
- 鹿可为马白可黑:可以将鹿称为马,白色可以变黑,指出社会的虚伪。
- 吁嗟乎鹿可为马白可黑,如此丹青杀亦得:唉,如此虚假的世界,丹青的艺术也可以害人。
修辞手法:通过比喻(如“丹青”代表艺术)、对仗(如“妍媸色”)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全诗揭示了女性在历史中被动与无奈的命运,反映了社会对美与权力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门:象征着隔离与无奈。
- 琵琶:表达痛苦情感的手段。
- 丹青:象征艺术的无力与虚假。
- 鹿与马:比喻社会的虚伪和真相的颠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昭君怨》的主要人物是谁?
- A. 王昭君
- B. 李白
- C. 杜甫
-
“丹青”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艺术
- C. 财富
-
诗中提到的“鹿可为马白可黑”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美丽
- B. 虚伪
- C. 真实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王昭君的命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情感孤独形成对比,前者是历史的悲剧,后者则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两者都涉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命运,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昭君传说与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