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偶见》
时间: 2025-01-08 23:41: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偶见》
作者:曹溶 〔明代〕
春将归去,为相如四壁,临邛无伴。特送好花楼上影,斜卷押帘银蒜。
眉语呼郎,弓靴倚婢,蛱蝶谁拘管。横波迎笑,又穿紫陌西畔。
此际依约窥臣,催成新句,写当年团扇。
风动湘裙,最苦是香气教人惊颤。粉帛频施,湖光作镜,著意回娇面。
重逢何处,愿随轻絮吹遍。
白话文翻译
春天快要过去了,周围没有朋友,只有四面的墙壁,临邛的我倍感孤单。我特意送上好花的影子,斜卷着帘子,像银蒜般轻盈。
用眉眼传情呼唤爱郎,弓靴倚靠在婢女身上,蝴蝶又有谁能束缚?
我在横波中迎接笑声,穿过紫陌的西边。
此时此刻依稀瞥见那位君子,催促着我写成新的诗句,回忆起当年的团扇。
风轻轻拂动着湘裙,最令人心悸的就是香气令人惊颤。
粉帛频繁地施展,湖光如镜,故意回望娇媚的面容。
不知重逢何处,愿随轻絮随风飘荡。
注释
- 临邛:指临邛这个地方,古地名,今四川邛崃市。
- 银蒜:形容轻盈的样子,像银色的蒜头。
- 眉语:用眉眼传达情意。
- 弓靴:古代女子所穿的鞋,形象而优雅。
- 蛱蝶:指蝴蝶,象征自由。
- 紫陌:指紫色的道路,古代的街道。
- 湘裙:湘水的裙子,形容女子衣裙的飘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溶,明代诗人,才华横溢,以词风清丽著称,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常展现出个人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即将离去的感慨,以及对友人和爱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孤独的心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情感纠葛。
诗歌鉴赏
《念奴娇 偶见》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抒情词,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友人、爱人的思念。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春日的温暖与孤独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的开头,诗人以“春将归去”为引子,迅速将读者带入春天即将结束的氛围中。他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伴的失落感。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好花楼上影”、“蛱蝶”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这种美丽与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在词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瞬间的追忆。“重逢何处,愿随轻絮吹遍”,将对爱的向往和不确定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幻想。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使得这首词充满了诗意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将归去,为相如四壁,临邛无伴。
春天即将离去,周围只剩下四面墙壁,孤独无伴。 -
特送好花楼上影,斜卷押帘银蒜。
特意送上美丽的花影,轻轻卷起帘子,像银蒜般轻盈。 -
眉语呼郎,弓靴倚婢,蛱蝶谁拘管。
用眼神呼唤爱郎,弓靴倚靠在婢女身上,蝴蝶自由飞舞。 -
横波迎笑,又穿紫陌西畔。
在波光中迎接笑声,穿过紫色的小路,走向西边。 -
此际依约窥臣,催成新句,写当年团扇。
此时我依稀看到那位君子,催促我写新的诗句,回忆起当年的团扇。 -
风动湘裙,最苦是香气教人惊颤。
风轻轻拂动湘裙,最令人心悸的就是那香气。 -
粉帛频施,湖光作镜,著意回娇面。
粉帛频繁施展,湖水如镜,故意回望娇媚的面容。 -
重逢何处,愿随轻絮吹遍。
不知重逢何处,愿随轻絮随风飘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湖光作镜”,用湖水比喻镜子,形象生动。
- 拟人:如“蛱蝶谁拘管”,赋予蝴蝶自由的属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眉语呼郎,弓靴倚婢”。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孤独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爱情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花:代表美好和爱情。
- 蝴蝶:象征自由与灵动。
- 湘裙:体现女子的柔美,传达情感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孤独
B. 快乐
C. 忧伤
D. 感叹 -
“风动湘裙”中的“湘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衣物
C. 一种食物
D. 一条河 -
诗中提到的“团扇”象征着什么?
A. 忘却
B. 回忆
C. 争斗
D. 忍耐
答案
- A. 孤独
- B. 一种衣物
- B. 回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苏轼
- 《如梦令》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念奴娇 偶见》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孤独,而后者则是对历史的感慨与壮丽的描绘。两者都有着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但侧重点各异。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
- 《曹溶诗词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