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青江上柳,远行曾送君。
自从君归来,几见柳条春。
行役如昨日,行卷展犹新。
如何卷中字,半是古时人。
白话文翻译:
青翠的柳树在江边摇曳,上次远行时曾送别你。自从你归来后,几次见到柳条又春意盎然。行军的时光仿佛就像昨天,手中的行卷依旧崭新。可为何卷中的字,半是古人的字迹呢?
注释:
- 青青:形容柳树的颜色,青翠欲滴。
- 江上柳:指的是江边的柳树,象征离别和思念。
- 远行:指长途旅行或征途,表现出对朋友的思念。
- 君: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代朋友。
- 柳条春:春天柳树的新芽,象征生机与希望。
- 行役:指出征、行军,表现出作者的经历。
- 行卷:手中的卷轴,记录着经历和思绪。
- 古时人:古代的人的字迹,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直接典故,但柳树常常在古诗词中象征离别与思念,常见于送别诗中。诗中提到的“古时人”则可能暗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时间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闻,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送别友人或出征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梁仲文行卷》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悠远的诗作。诗的开头以“青青江上柳”引入,柳树的描写不仅营造了春天的生机,也暗示了作者对送别情景的追忆。接着,诗人回忆起远行时的送别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柳条的春意依旧,仿佛在诉说着永恒的思念。
“行役如昨日”,一句中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鲜活,作者似乎在感叹,虽然经历了许多,但往昔的记忆依然清晰。结尾一句“如何卷中字,半是古时人”,则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古人的字迹在卷中闪烁,仿佛时间交错,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气韵悠长,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的敏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江边柳树的生机,暗示了离别的情境。
- 第二联通过回忆,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与感慨。
- 第三联则通过“行役”对比,表现时间的变迁与记忆的延续。
- 最后一联以古字收尾,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与思念相联系,暗示情感的深远。
- 对仗:上下联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深沉而又细腻。
意象分析:
- 柳:象征送别与思念,常出现于古代诗词中。
- 江:象征流逝的时间与生命的旅程。
- 行卷:代表经历与记忆的载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青青江上柳”主要描绘了什么意象?
- A. 春天的生机
- B. 离别的情景
- C. 友人的归来
- D. 诗人的思考
-
“行役如昨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望
- C. 对友人的思念
- D.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古时人”指代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友人
- C. 古代人
- D. 诗人的老师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梁仲文行卷》均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送别时的愁绪,而后者则对时间流逝有更深的感悟。两者在意象上都使用了自然景物来映衬情感,但表现手法和情感深度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概论》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