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芳菲二月时后,名园剩有牡丹枝。风流杜牧还知否,莫恨寻春去较迟。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芳菲的时节,名园中只剩下几枝牡丹。杜牧那风流才子是否还记得这些?不要怨恨春天来得太迟。
注释:
- 柳芳菲:指春天柳树发芽时的美丽景象。
- 二月:指农历二月,春天的开始。
- 名园:著名的园林。
- 牡丹枝:指牡丹花的枝条,象征着富贵和美丽。
-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风流才子形象和诗歌闻名。
- 寻春:寻找春天,通常指春天的美好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云华,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常以描写自然和人情为主,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季,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柳树和牡丹,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延续。诗人用“柳芳菲”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而“名园剩有牡丹枝”则流露出一种遗憾,暗示美好事物的稀缺与时间的流逝。杜牧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子,提及他不仅是对优秀文化的尊重,也表达对往昔的怀念。最后一句“莫恨寻春去较迟”则以劝慰的口吻,提醒人们不要因春天的到来慢了而感到不满,反而应珍惜眼前的美好。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美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芳菲二月时后:描绘二月时节,柳树发芽,春意盎然。
- 名园剩有牡丹枝:在著名的园林中,依然有牡丹的枝条,暗示春天的珍贵和美好。
- 风流杜牧还知否:提到杜牧,表明他对春天的理解和欣赏,增加了文化的厚重感。
- 莫恨寻春去较迟:劝解他人不要抱怨春天来得太晚,而应享受眼前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柳树与牡丹似乎在春天的怀抱中对话,富有生机。
- 比喻:春天的到来比喻生命的重新焕发,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珍惜,强调了即使春天来得晚,也要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开始。
- 牡丹:富贵、华丽的象征,代表着美好事物。
- 杜牧:才子风流的形象,体现文化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提到的二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杜牧”是什么时期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抱怨
- B. 感慨
- C. 劝解
- D. 怀念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杜牧《秋夕》:同样描绘自然,但侧重于秋天的萧瑟与思乡。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豪放与态度,风格截然不同,但都反映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