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暖还寒,掩关仍倩云屏护。怨情难诉。未忍移筝柱。清供瓶花,蕾小知谁主。离魂苦。梦中酸楚。醒又伤春暮。
白话文翻译:
刚刚变暖又显寒意,关上门仍然依赖云屏的保护。心中的怨情难以倾诉,尚未忍心移开琴柱。清供的瓶花,花蕾小巧,究竟谁是它的主人?离魂苦痛,梦中酸楚,醒来后又感伤春天的暮色。
注释:
- 乍暖还寒:刚刚变暖又感到寒冷,形容天气的变化。
- 掩关:关上门,意指在家中。
- 倩云屏护:借助云屏(帷幕)来遮挡,形容隐秘和保护。
- 怨情难诉:心中的怨恨与情感难以表达。
- 未忍移筝柱:不忍心移动琴柱,意指对音乐的依恋。
- 清供:指清雅的供品。
- 蕾小知谁主:花蕾娇小,似乎不知道主人的情感。
- 离魂苦:形容心灵的离散与苦痛。
- 梦中酸楚:梦中感受到的酸楚与痛苦。
- 醒又伤春暮:醒来后又感到春天的暮色带来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永平,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细腻,常用典雅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点绛唇二首 其二》写于一个春寒料峭的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却又伴随着孤独与哀愁。这样的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突出,个人情感的抒发与社会动荡相互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感情。开篇的“乍暖还寒”引入了一个变幻的季节,既是对自然变化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波动的隐喻。诗人通过“掩关仍倩云屏护”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孤独与对外界的依赖。音乐成为情感的寄托,琴柱的移开似乎象征着对过去的舍弃与对未来的迷茫。
“清供瓶花”中的花蕾虽小,却承载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仿佛在问“谁是它的主人”,体现了对命运的困惑和对情感的渴望。最后的“离魂苦”与“梦中酸楚”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痛苦,仿佛春天的美丽无法掩盖内心的伤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对爱的渴望,兼具了个人情感与普遍人性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暖还寒:天气刚暖和又变冷,象征着情感的反复无常。
- 掩关仍倩云屏护:关上门依然需要依靠云屏的保护,暗示内心的脆弱。
- 怨情难诉:心中怨恨却难以诉说,表现出一种无奈。
- 未忍移筝柱:对音乐的依恋,也反映出对过去的留恋。
- 清供瓶花:细腻的描写生活中的美好,却又显得孤独。
- 蕾小知谁主:花蕾的娇小喻示着脆弱的情感,似乎无人理解。
- 离魂苦:心灵的苦痛,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
- 梦中酸楚:梦中体验的苦楚,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醒又伤春暮:醒来后感到春天的短暂与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变幻比作情感的起伏,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 拟人:花蕾被赋予情感,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 对仗:如“乍暖还寒”和“梦中酸楚”,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春天的短暂与个人情感的复杂,既有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也有对过往的怀念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但在诗中却伴随着孤独与哀伤。
- 琴柱:音乐的象征,代表着情感的寄托与过往的回忆。
- 花蕾:象征着美好却脆弱的情感,反映出人内心的无奈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乍暖还寒”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温暖 B. 反复无常 C. 寒冷
-
“未忍移筝柱”中的“筝柱”象征了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生活的琐碎
-
最后两句“离魂苦”和“醒又伤春暮”显示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刘永平的《点绛唇二首 其二》均探讨了个人情感与时光的流逝。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展现对过往的追忆,而刘永平则在春天的背景下表现出对孤独与无奈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