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时间: 2025-01-03 06:3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作者: 杨杏佛
去去休回首。叹人间不如意事,十场逢九。人道春冰容易温,还在人情之后。云与雨俄顷翻手。尽有残魂磨未尽,拼他生烦恼今生受。肠已断,身应朽。兰言松约都成负。纵啼鹃三更血尽,故人非旧。一纸书来千遍读,恨与残灯相守。问此境伊人知否。收拾泪痕防冷笑,见新人莫念空山友。吾命薄,君情厚。
白话文翻译:
诗歌的意思是:离去的事不必再回首。叹息人世间的不如意,十件事情中有九件都是不如意。人们说春天的冰很容易融化,但这却是在感情之后。云和雨转瞬即逝。当一切已成往事,遗留的苦痛依然难以忘怀,拼命承受今生的烦恼。肠子已经断了,身体也应当腐朽。曾经的诺言和约定如今都成了负担。即使啼叫的杜鹃在三更时分把血泪尽情流尽,旧友也已不再。收到的一纸书信读了千遍,心中的恨意与残灯相守。询问此时此境,伊人是否知晓?收拾泪痕以防他人的冷笑,见到新人时,莫再念起空山的旧友。我的命薄如纸,而你情意却深厚。
注释:
- 去去: 表示离去或放弃的意思。
- 不如意事,十场逢九: 意指世事多不如意,十件事情中有九件是不如意的。
- 春冰: 指春天的冰,形容春天的变化。
- 残魂磨未尽: 意指内心的痛苦仍未消散。
- 兰言松约: 指兰花的诺言和松树的约定,暗指曾经的承诺已失。
典故解析:
- 啼鹃: 传说杜鹃鸟在春天啼叫,常用来象征离别和哀伤。
- 冷笑: 形容他人对自己处境的嘲讽或不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杏佛(约1870-1920),本名杨自华,字杏佛,晚清民国时期的女词人。她的词风婉约细腻,常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抒发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金缕曲》写于近代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情感失落的深刻感悟。此时的社会背景使得许多文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与悲伤,诗词也因此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金缕曲》是一首极具情感张力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失落感和无奈感令人动容。开篇的“去去休回首”便给人一种决绝的感觉,仿佛是在告别过去,然而内心的叹息却无可避免。诗中提到的“人间不如意事,十场逢九”,表达了对人生坎坷的深刻理解,似乎在诉说每个人都难逃的命运。
随着诗句的展开,春冰、云与雨的意象交替出现,描绘了自然变化与人情冷暖的对比,似乎在提醒人们,世事如云雨般变幻莫测,情感也易如春冰般脆弱。尤其是“肠已断,身应朽”,更是直接触及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令人心生惆怅。
最后,诗人在面对新人的时候,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无奈与释然,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接受,展现了人情的复杂与深刻。整首词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旧友的眷念,也有对新生的淡然,令读者在感同身受之余,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去休回首: 表达了对过去的放下与不再回忆。
- 叹人间不如意事,十场逢九: 直白地揭示人生的不如意,多数事物都难以如愿。
- 人道春冰容易温,还在人情之后: 描述春天的变化,暗指人情的复杂和难以捉摸。
修辞手法:
- 比喻: “春冰”比喻人情的脆弱。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在无奈与失落中仍然寻求内心平静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冰: 象征脆弱与易逝的美好。
- 云与雨: 代表变化与无常。
- 啼鹃: 表达思念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十场逢九”意指: A. 大多数事情不如意
B. 大多数事情都很顺利
C. 生活中的快乐与痛苦相等
答案:A -
“收拾泪痕防冷笑”中的“冷笑”指的是: A. 朋友的关心
B. 他人的嘲讽
C. 自己的无奈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意象“春冰”象征: A. 情感的温暖
B. 脆弱与易逝
C. 坚韧不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对比杨杏佛与李清照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但杨杏佛更侧重于对无奈与失落的感慨,而李清照则多表现对爱情的执着与珍惜,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近代文学史》
- 《近现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