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知己》

时间: 2025-01-04 08:40:00

炉中九转炼虽成,教主看时亦自惊。

群岳并天先减翠,

大江临海恐无声。

赋归已罢吴门钓,身老仍抛楚岸耕。

唯有太平方寸血,今朝尽向隗台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投知己 秦韬玉 〔唐代〕

炉中九转炼虽成,教主看时亦自惊。 群岳并天先减翠,大江临海恐无声。 赋归已罢吴门钓,身老仍抛楚岸耕。 唯有太平方寸血,今朝尽向隗台倾。

白话文翻译

在炉中经过九次转炼的丹药虽然已经炼成,但教主看到时也会感到惊讶。 群山与天相接的地方首先失去了翠绿,大江流入海中恐怕会变得无声无息。 我已经放弃了在吴门钓鱼的生活,身体衰老后仍然抛下了在楚岸耕作的日子。 只有那太平方寸的热血,今天全部都倾注到了隗台上。

注释

  • 炉中九转炼虽成:指炼丹的过程,九转代表多次炼制,炼成后丹药极为珍贵。
  • 教主看时亦自惊:教主看到炼成的丹药也会感到惊讶,表示丹药的非凡。
  • 群岳并天先减翠:群山与天相接的地方首先失去了翠绿,比喻世事变迁。
  • 大江临海恐无声:大江流入海中恐怕会变得无声无息,比喻事物最终归于平静。
  • 赋归已罢吴门钓:放弃了在吴门钓鱼的生活,指放弃了隐逸的生活。
  • 身老仍抛楚岸耕:身体衰老后仍然抛下了在楚岸耕作的日子,指放弃了田园生活。
  • 唯有太平方寸血:只有那太平方寸的热血,指内心的热情和忠诚。
  • 今朝尽向隗台倾:今天全部都倾注到了隗台上,隗台可能指某个重要的地点或事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秦韬玉在表达对某位知己的忠诚和热情,通过炼丹、山水等意象,抒发自己对知己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炼丹、山水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深厚情感和对忠诚的执着。诗中“炉中九转炼虽成”和“教主看时亦自惊”描绘了炼丹的艰辛和成果的非凡,象征着诗人对知己的付出和期望。“群岳并天先减翠”和“大江临海恐无声”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最后两句“唯有太平方寸血,今朝尽向隗台倾”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忠诚和热情,即使放弃了一切,也要将内心的热血倾注到知己身上。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知己的深厚情感和对忠诚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炉中九转炼虽成:通过炼丹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付出和期望。
  2. 教主看时亦自惊:炼成的丹药让教主都感到惊讶,强调了成果的非凡。
  3. 群岳并天先减翠: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4. 大江临海恐无声:大江流入海中变得无声无息,比喻事物最终归于平静。
  5. 赋归已罢吴门钓:放弃了隐逸的生活,指诗人为了知己放弃了原有的生活方式。
  6. 身老仍抛楚岸耕:身体衰老后仍然抛下了田园生活,指诗人为了知己放弃了田园生活。
  7. 唯有太平方寸血:只有内心的热情和忠诚,指诗人对知己的深厚情感。
  8. 今朝尽向隗台倾:今天全部都倾注到了隗台上,指诗人将内心的热血倾注到知己身上。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炼丹、山水等意象,比喻诗人对知己的付出和期望。
  • 拟人:“教主看时亦自惊”中的“自惊”赋予了教主人的情感。
  • 对仗:“群岳并天先减翠,大江临海恐无声”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深厚情感和对忠诚的执着,即使放弃了一切,也要将内心的热血倾注到知己身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炉中九转炼:炼丹的意象,象征着艰辛和成果的非凡。
  • 群岳并天: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 大江临海:大江流入海中变得无声无息,比喻事物最终归于平静。
  • 太平方寸血:内心的热情和忠诚,指诗人对知己的深厚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炉中九转炼虽成”中的“九转”指的是什么? A. 九次炼制 B. 九种材料 C. 九种方法 D. 九种结果

  2. 诗中“群岳并天先减翠”中的“减翠”指的是什么? A. 山变矮了 B. 山变绿了 C. 山失去了翠绿 D. 山变黄了

  3. 诗中“唯有太平方寸血”中的“太平方寸血”指的是什么? A. 内心的热情和忠诚 B. 身体的血液 C. 太平盛世 D. 方寸之地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汪伦》: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感。
  • 杜甫《赠卫八处士》: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忠诚和热情。

诗词对比

  • 李白《赠汪伦》与秦韬玉《投知己》: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感,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秦韬玉的诗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秦韬玉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词的详细解读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