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寺清明夜遣怀》

时间: 2025-01-03 17:55:36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

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白话文翻译:

在柳树阴暗、花香四溢的夜晚,我因愁苦而无法入眠,孤独地靠在高高的栏杆上,心中感到凄凉。田野上的云彩正将要下雨,微弱的月光透过云层,沙鸟在空中带着叫声向远处飞去。长久以来因饥寒而抛弃了弟妹,每到这个时节总是想起团聚的时光。明年的甜点和酒水还在等待,但我却不知道漂泊的生活将在哪里结束。


注释:

字词注释:

  • 柳暗:柳树茂密,遮蔽了光线。
  • 危槛:高高的栏杆,指依靠的地方。
  • 微月:微弱的月光。
  • 沙鸟:一种鸟,通常栖息在沙滩上,常用来象征孤独。
  • 萍蓬:指漂浮的水生植物,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团圆:中国传统文化中,团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尤其在节日时分,强调家庭的和睦与团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可见其才华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反映出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湖寺清明夜遣怀》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作品,诗人在清明这个思念逝者的节日中,借助自然景色抒发个人的忧愁与孤独。首句“柳暗花香愁不眠”,以浓郁的自然气息引入,柳树的阴暗与花香的对比,表达出一种矛盾的情感,虽有美景却因愁苦而无法安眠。接下来的描绘“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离散的亲人和团聚的快乐。“久向饥寒抛弟妹”,道出了生活的艰辛与对家人的愧疚,而“每因时节忆团圆”则是对团圆的渴望与思念。结尾“未定萍蓬何处边”更是将漂泊与不安的主题深化,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知所措在此句中得以体现。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与个体情感的交织,呈现出一种深刻的生命感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暗花香愁不眠:描绘了夜晚的环境与诗人的愁苦,表达出一种美中带忧的情感。
  2. 独凭危槛思凄然:诗人孤独地依靠在栏杆上,思绪纷飞,感到悲凄。
  3. 野云将雨渡微月:自然中的云与月交替,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变故,也映射出诗人的心情。
  4. 沙鸟带声飞远天:鸟鸣声远去,象征着孤独与失去。
  5. 久向饥寒抛弟妹:长久以来由于生活困苦而无法照顾家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愧疚。
  6. 每因时节忆团圆:在特定的时节,诗人倍感思念团圆的快乐。
  7. 饧餐冷酒明年在:期待来年的团圆,但却是冷清的状态。
  8. 未定萍蓬何处边:对未来漂泊生活的无奈与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暗花香”比喻环境的美与愁苦的交织。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沙鸟带声”体现出鸟的孤独感。
  • 对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清明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与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人生的苦涩与对团圆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树:象征着柔弱、思念与离别。
  • 花香:代表美好与愉悦,但在诗中却是与愁苦相伴的。
  • 微月:象征着希望与迷茫交织的情感。
  • 沙鸟:代表孤独与远行,暗示着人生的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柳暗花香愁不眠”中的“愁”指什么?

    • A. 快乐
    • B. 忧愁
    • C. 兴奋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亲情与孤独
    • C. 战争
  3. “未定萍蓬何处边”中“萍蓬”象征什么?

    • A. 安定的生活
    • B. 漂泊与不定
    • C. 家庭的团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庭的思念,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孤独与无奈。李群玉和杜甫的作品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但李群玉更侧重于个体的孤独感,而杜甫则更加强调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的魅力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