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王孙 泛舟华岩湖
作者: 蔡淑萍
扁舟轻趁晚来风,
摇碎残阳万点红。
隔岸蝉声树影重,
渐朦胧,踏月归时闻暮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华岩湖上泛舟的情景。轻舟在晚风的吹拂下缓缓前行,夕阳的余晖洒下万点红光,宛如打碎的红色碎片。对岸的蝉鸣声和树影交织在一起,景象渐渐变得朦胧。当我踏着月光归来时,耳边响起了暮钟的敲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扁舟:小而轻的船。
- 趁:借助、利用。
- 摇碎:形容舟行时,船身摇动使得阳光的反射像被打碎一样。
- 残阳:夕阳,即将落下的太阳。
- 蝉声:蝉鸣,夏季常听到的虫鸣声。
- 树影重:树影交错重叠,形容景色的复杂。
- 朦胧:模糊不清。
- 踏月归:在月光下归来。
- 暮钟:傍晚的钟声,通常是寺庙或钟楼的钟声。
典故解析:
- 蝉鸣:在中国文化中,蝉常被视为夏天的象征,也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重生。
- 暮钟:钟声在古代常与时间、人生的无常相关联,给人以沉思和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淑萍,现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为主题,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夏末秋初的傍晚,诗人在华岩湖上泛舟,感受到宁静的湖面与自然的呼唤,便将这一瞬间的感受化作诗句,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忆王孙 泛舟华岩湖》是一首典雅的现代诗,描绘了诗人在华岩湖上泛舟的宁静时光,情境生动而富有诗意。诗的开头以“扁舟轻趁晚来风”引入,轻舟的形象与晚风的描写,立刻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紧接着“摇碎残阳万点红”,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夕阳在湖面上的波光粼粼,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此处的“摇碎”不仅是物理上的波动,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夕阳的余晖是美好时光的象征,令人感到惋惜。
接下来的“隔岸蝉声树影重”,通过对岸的蝉鸣和树影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氛围。蝉声是夏天的标志,而树影的交错则增添了景色的层次感,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渐朦胧,踏月归时闻暮钟”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月光下的归途充满了宁静与思考,暮钟的敲响让人不禁陷入对时间流逝的沉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恰到好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与美学价值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扁舟轻趁晚来风:轻舟在晚风中行驶,给人以轻快的感觉。
- 摇碎残阳万点红:夕阳的光辉在水面上闪烁,如同碎片般美丽。
- 隔岸蝉声树影重:对岸传来的蝉鸣声与树影重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 渐朦胧,踏月归时闻暮钟:随着夜幕降临,景物渐渐模糊,归家的路上只听到暮钟的回响。
修辞手法:
- 比喻:“摇碎残阳万点红”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夕阳的美丽。
- 拟人:蝉声与树影的重叠,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隔岸蝉声树影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扁舟:象征自由与轻松的生活。
- 残阳:象征美好时光的流逝。
- 蝉声:代表夏天的生机与活力。
- 暮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扁舟轻趁晚来风”的意思是? A. 船很重
B. 船轻快地行驶在晚风中
C. 船在夜晚行驶 -
“摇碎残阳万点红”中“残阳”指的是什么? A. 早晨的阳光
B. 即将落下的夕阳
C. 正午的阳光 -
诗中提到的“暮钟”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晓》 -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写了夜晚的情景,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浓烈。
- 《春晓》:描绘春天的景象,侧重于自然的生机,风格上更为明快。
参考资料:
- 《现代诗选》 - 现代诗人的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诗词基础知识》 - 诗词的基础知识与技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