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秋意》

时间: 2025-01-09 15:11:06

月上紫薇梢,人在缃桐底。

碧幔挂朱蕤,窗几清如水。

自爇博山炉,袅袅檀烟细。

络纬石根鸣,夜半轻凉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上紫薇梢,人在缃桐底。
碧幔挂朱蕤,窗几清如水。
自爇博山炉,袅袅檀烟细。
络纬石根鸣,夜半轻凉起。

白话文翻译

月光洒在紫薇树梢上,人在缃桐树下闲坐。
碧绿色的帷幕悬挂着朱红色的花朵,窗边的桌子清澈如水。
我自己点燃了博山炉,袅袅的檀香烟细细升起。
夜半时分,络纬(蟋蟀)在石根下鸣叫,凉意轻轻袭来。

注释

  • 紫薇:一种花木,花色鲜艳,常用于庭园装饰。
  • 缃桐:指一种古代的树木,树姿优美,常与文人雅士相关。
  • 碧幔:指青色的帷幕或帘子,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朱蕤:指红色的花朵,通常是指红色的美丽花卉。
  • 博山炉:一种古代的熏香器具,形状像博山,常用于熏香。
  • 络纬:蟋蟀的一种,夜晚鸣叫,常与秋天的气息相连。
  • 轻凉:微微的凉意,秋天夜晚常见的感觉。

典故解析

该诗中并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中的元素如“博山炉”与古代文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表现出当时文人雅士对生活环境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祝蕖,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正值月明之夜,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生查子 秋意》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夜晚的独特氛围。诗的开头以“月上紫薇梢”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意境。月光照耀下的紫薇树与缃桐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接着,诗人描绘了室内的情景,碧色的帷幕和清澈的窗几,给人一种温馨而清新的感觉。这种室内外的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敏锐感知,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自爇博山炉,袅袅檀烟细”进一步深化了氛围,檀香的袅袅升起,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绪。而“络纬石根鸣,夜半轻凉起”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蟋蟀的鸣叫与夜晚的凉意,充满了秋天的气息,使得整首诗在静谧中流露出一丝凉意,令人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夜的美丽,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上紫薇梢:描写夜空的月亮升起,照耀在紫薇树的顶部,表现出清幽的自然景象。
  2. 人在缃桐底:诗人在缃桐树下,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3. 碧幔挂朱蕤:室内的装饰,青色的帷幕和红色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4. 窗几清如水:窗边的桌子明净如水,进一步增强了清新的意境。
  5. 自爇博山炉:自行动手点燃博山炉,表现出诗人的独立与自足。
  6. 袅袅檀烟细:檀香的烟雾轻轻升起,象征着宁静与清雅。
  7. 络纬石根鸣:夜半时分,蟋蟀在石头根部鸣叫,增添了秋夜的气氛。
  8. 夜半轻凉起:夜晚渐渐变凉,感受到秋天的气息,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室内外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层次感。
  • 拟人:将蟋蟀的鸣叫赋予情感,增强了与自然的互动感。
  • 意象:月亮、紫薇、缃桐、檀烟等意象交织,构建了丰富的秋夜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宁静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体现出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与深邃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宁静与清幽的夜晚。
  • 紫薇:美好、温暖的自然象征。
  • 缃桐:文人雅士的栖息之地,象征着文化与修养。
  • 博山炉:象征着文人气质与生活情趣。
  • 络纬:秋天的象征,承载了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上紫薇梢”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夕阳西下
    • B. 明亮的月光
    • C. 暴风雨来临
  2. “袅袅檀烟细”中“袅袅”形容的是?

    • A. 烟雾缭绕
    • B. 风声呼啸
    • C. 星星闪烁
  3. 络纬的鸣叫代表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描绘了夜晚的思乡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生查子 秋意》《静夜思》:两首诗都以夜晚为背景,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后者则着重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