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再为高吹万丈题风雨勘诗图》
时间: 2025-01-01 13:31: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台城路
再为高吹万丈题风雨勘诗图
作者: 詹安泰 〔近代〕
书船惯载江南月,吟怀顿随烟雾。
闹市孤楼,微凉自忍,还听潇潇风雨。
毛笺郑谱。剩粲卷丹黄,一灯无语。
念破家山,断肠何限黍离句。
高情怕寻梦去,夜潮流不断,恩怨谁诉。
白日西颓,觚棱北望,眼底英雄如许。
登楼漫赋。且收拾丛残,画图同住。
待办归艎,暗愁飞雁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江南的孤舟上,习惯性地承载着江南的月光,心中怀有的吟唱顿时随着烟雾而飘散。在热闹的市区中,独自一人在高楼上,虽然微凉却能忍耐,依旧听着细雨淅沥。纸上写着郑文公的谱曲,卷子上留下的丹黄印记,无言的灯光映照着这一切。思念着故乡,心中断肠的感受无尽无休,仿佛是离恨的诗句。高尚的情怀害怕追寻梦境,夜潮的流淌无止无休,恩怨情仇又该向谁诉说?太阳渐渐西沉,举杯北望,眼底英雄的身影依然存在。登楼随意赋诗,整理着残留的意境,与画图共存。等到归舟的时候,暗自愁苦的飞雁在高处飘荡。
注释:
- 书船: 指载书文的船只,象征文化和情感的载体。
- 江南月: 江南的月亮,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故乡的思念。
- 吟怀: 诗人的诗情和思绪。
- 潇潇: 形容细雨的声音。
- 毛笺: 指用来写作的纸张。
- 郑谱: 指郑文公的乐谱,暗示对古典文化的追溯。
- 黍离句: 典出《离骚》,表达人对故乡的思念。
- 恩怨: 形容情感上的纠葛和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詹安泰,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结合,深受读者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因身处闹市而感到孤独,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诗歌鉴赏:
《台城路》是一首饱含忧思与孤独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江南的深情怀念。开篇的"书船惯载江南月"便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江南的月光像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流转在心间。接着,诗人描绘了闹市的孤楼,虽然周围热闹,但内心的凉意却让他倍感孤独。在细雨的陪伴下,诗人似乎在追忆往昔,感受着离愁别绪。
诗中提到的“念破家山,断肠何限黍离句”,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正如《离骚》中对故乡的情感一样,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尽惆怅。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和英雄的思考,尤其是“眼底英雄如许”的一句,恰如其分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厚重感结合在一起。
通过对夜潮的描写,诗人传达了时间的无情与流逝,不禁让人思考人生的际遇与离别的痛苦。最终,诗人以“待办归艎,暗愁飞雁柱”作为结尾,暗示着归去的希望与心中的愁苦,这一反差令整首诗更显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船惯载江南月”:象征文人对江南的情感寄托与文化传承。
- “吟怀顿随烟雾”:吟唱的心情如烟雾般飘散,表达了诗人的失落。
- “闹市孤楼,微凉自忍”:在繁华中感到孤独,内心的凉意让人难以忍受。
- “还听潇潇风雨”:细雨声仿佛是伴随的情感,增添了孤独的气氛。
- “念破家山,断肠何限黍离句”:对故乡的无尽思念,情感深沉而绵长。
- “高情怕寻梦去”:对理想的追求却又害怕失去,表现出人性的矛盾。
- “夜潮流不断,恩怨谁诉”:夜潮如同人生的波澜,情感的纠葛难以言表。
- “白日西颓,觚棱北望”:夕阳西下,诗人仰望北方,似乎是对历史的追忆。
- “登楼漫赋”:随性作诗,表达人生的洒脱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书船惯载江南月”比喻文人对文化的承载。
- 拟人: “潇潇风雨”让自然有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氛围。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交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无奈,构成了一幅充满情感波动的画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月: 代表美好与思乡。
- 孤楼: 象征孤独与思考。
- 风雨: 代表人生的波折与情感的沉重。
- 白日西颓: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飞雁: 代表思念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南月”象征什么?
- A. 美好回忆
- B. 失落情感
- C. 未来希望
- D. 战争记忆
-
“念破家山,断肠何限黍离句”中的“黍离句”出自哪部经典?
- A. 《诗经》
- B. 《离骚》
- C. 《红楼梦》
- D. 《庄子》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写了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与詹安泰的作品都涉及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风格更加洒脱,而詹安泰则显得更为沉郁与细腻。
- 杜甫的诗歌常常着眼于社会现状,与詹安泰在个人情感上的深刻描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现代诗词选》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