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金州西园九首。石庭
布石满山庭,磷磷洁还清。
幽人常履此,月下屐齿鸣。
药草枝叶动,似向山中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山中的石庭,庭院里布满了石头,显得干净而明亮。幽静的隐者常常在这里走动,月光下,木屐的脚步声清脆悦耳。药草的枝叶在微风中摇动,仿佛在向山中生长。
注释:
- 布石:指在山庭中铺满石头,形容庭院的景致。
- 磷磷:形容洁白而明亮的样子。
- 幽人:指隐士或隐居的人,常常与宁静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 屐齿:木屐的底部,发出的声音。
- 药草:指山中生长的草药,暗指自然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唐代诗人,字子合,号乐天,原籍河南,后迁至金州。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田园生活。姚合在唐代文人中以其诗歌的清新和隐逸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姚合隐居金州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视。金州的山水环境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诗中描绘的石庭和草药都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石庭环境,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中的和谐美。开篇的“布石满山庭”直接描绘了庭院的景象,而“磷磷洁还清”则通过形容词的使用,传达了庭院的整洁与清新。接着,诗人转向“幽人常履此”,可以感受到隐士的宁静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月下的“屐齿鸣”不仅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也暗示了隐者在这份宁静中所享受的舒适与安详。最后一句“药草枝叶动”,则让人联想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似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首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布石满山庭:描绘石庭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环境的原始与质朴。
- 磷磷洁还清:使用“磷磷”形容石头的光洁,凸显了环境的清新。
- 幽人常履此:引入人物,强调隐士的生活,表达对隐逸生活的赞美。
- 月下屐齿鸣:通过声音描绘静谧的夜晚,增强了诗的氛围。
- 药草枝叶动,似向山中生:表达了自然的生机,暗示了生命的延续与蓬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庭与隐士生活的宁静比喻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拟人:药草的枝叶似乎在向山中生长,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对仗:如“幽人常履此,月下屐齿鸣”,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庭:象征自然的质朴与宁静,是隐士生活的象征。
- 月光:象征清明与和平,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药草: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生机,暗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幽人”指的是: A. 隐士
B. 游子
C. 文人 -
“磷磷洁还清”中的“磷磷”主要形容什么? A. 石头的颜色
B. 自然的声音
C. 月光的明亮 -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山野
B. 石庭
C. 河流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姚合的《题金州西园九首·石庭》和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姚合更强调隐士的生活与宁静,而王维则在山水中融入了更多的哲思,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姚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