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溪十首。莲塘》

时间: 2024-12-29 18:31:08

方塘菡萏高,繁艳相照耀。

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烧。

晓寻不知休,白石岸亦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杏溪十首·莲塘
作者: 姚合 〔唐代〕

方塘菡萏高,繁艳相照耀。
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烧。
晓寻不知休,白石岸亦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莲塘。塘中的荷花高耸而盛开,色彩艳丽,相互辉映。夜晚,幽静的人在睡梦中醒来,忽然以为外面有野火在燃烧。清晨起来去寻找,却不知道该在哪里停下脚步,白色的石岸也是陡峭的。

注释:

  • 方塘:指方形的池塘,形状规整。
  • 菡萏:指荷花,常用以描绘荷花的美丽。
  • 幽人:指生活在幽静环境中的人,多为隐士或诗人。
  • 夜眠:夜间入睡,睡梦。
  • :此处指燃烧,可能是指火光。
  • 晓寻:早晨起床后去寻找。
  • 不知休:不知道何处可以停下,形容迷茫。
  • 白石:指白色的石头,常用于描绘山水的景象。
  • 岸亦峭:岸边也很陡峭,形容地势险峻。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菡萏”一词常与荷花相关,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清白、高洁。姚合的作品多体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字子云,号少华,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山水、田园与隐士生活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莲塘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静谧。开篇的“方塘菡萏高”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景象中,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力量。接下来,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情景,静谧的环境中,幽人被某种不安的情绪唤醒,误以为是野火在烧,展现了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的思考。最后一联则表现了晨起后的迷茫,白石岸的陡峭让人感到无从选择的困惑,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选择的艰难。整体而言,诗中既有自然的美丽,也有对人生的哲思,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的气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方塘菡萏高:描绘莲塘的美丽,暗示生命的蓬勃。
    2. 繁艳相照耀:荷花色彩鲜艳,彼此辉映,增强了视觉美感。
    3. 幽人夜眠起:突显诗人或隐士的孤独与宁静。
    4. 忽疑野中烧:内心的疑惑与不安,反映对自然的敏感。
    5. 晓寻不知休:清晨寻找的迷茫,象征人生的困惑。
    6. 白石岸亦峭:白色石头的岸边陡峭,表现出环境的险峻与人生的选择难题。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繁艳相照耀”,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将荷花比作生命的象征,传达出高洁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莲塘的描绘,探讨了生命的美丽与孤独、内心的迷茫与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莲塘:象征着自然的美与生命的繁盛。
  • 荷花:代表着清白、高洁,寄托了诗人的理想。
  • 夜晚: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 白石:隐喻人生的选择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菡萏”指的是什么?

    • A) 荷花
    • B) 菊花
    • C) 玫瑰
  2. “晓寻不知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迷茫
    • C) 悲伤
  3. 诗人通过描写莲塘想表达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C)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

  1. A) 荷花
  2. B) 迷茫
  3. A) 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姚合的《莲塘》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姚合更侧重于个体情感的流露,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故土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