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时间: 2025-01-19 16:46:38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白话文翻译:

登上泽国,只见半是荆棘半是榛,年年战乱,鬼魂哭泣声声新。 晴朗的水面上波光粼粼,青色的船帆在晴波中飘荡,孤灯在暮雨中摇曳,白色的纶巾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孤独。 何时才能实现壮志,报答明君的恩情,几日浮生,只能为故人哭泣。 尽管万里路途遥远,飞腾仍有道路可寻,不必忧愁四海正风尘。

注释:

  • 泽国:指水乡,多水之地。
  • 荆榛:荆棘和榛木,比喻荒凉之地。
  • 青翰舫:青色的船帆。
  • 白纶巾:白色的头巾,指诗人的装束。
  • 壮志酬明主:实现宏伟的志向,报答贤明的君主。
  • 浮生:指短暂的人生。
  • 飞腾:比喻志向高远,追求进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50),明末清初诗人,字存古,号小隐,江苏吴江人。他是明末抗清英雄,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夏完淳的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夏完淳在舟中回忆友人邵景说,并寄给张子退的作品。诗中反映了当时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以及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临泽国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战乱频仍、荒凉凄凉的画面。诗中“半荆榛”、“鬼哭新”等词句,生动地表现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同时,诗人通过对“青翰舫”、“白纶巾”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和坚守。后两句“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希望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登临泽国半荆榛”:诗人登上泽国,看到的是半是荆棘半是榛木的荒凉景象,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破坏。
  2. “战伐年年鬼哭新”:年年战乱,鬼魂哭泣,新声不断,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3. “一水晴波青翰舫”:晴朗的水面上波光粼粼,青色的船帆在晴波中飘荡,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4. “孤灯暮雨白纶巾”:孤灯在暮雨中摇曳,白色的纶巾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孤独,表达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和坚守。
  5. “何时壮志酬明主”:诗人渴望实现宏伟的志向,报答贤明的君主,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6. “几日浮生哭故人”:短暂的人生中,只能为故人哭泣,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7. “万里飞腾仍有路”:尽管路途遥远,但追求进步仍有道路可寻,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8. “莫愁四海正风尘”:不必忧愁四海正风尘,展现了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希望的精神风貌。

修辞手法:

  • 比喻:“半荆榛”比喻荒凉之地,“青翰舫”比喻宁静美丽的画面。
  • 拟人:“鬼哭新”赋予鬼魂以哭泣的行为,增强了战争残酷的感受。
  • 对仗:“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希望的精神风貌。

意象分析:

  • “半荆榛”:荒凉的意象,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破坏。
  • “鬼哭新”:悲惨的意象,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 “青翰舫”:宁静美丽的意象,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白纶巾”:孤独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和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半荆榛”比喻什么? A. 荒凉之地 B. 美丽之地 C. 繁华之地 答案:A

  2. “鬼哭新”表达了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人民的欢乐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A

  3. “青翰舫”和“白纶巾”分别象征什么? A. 宁静美丽和孤独坚守 B. 动荡不安和繁华热闹 C. 战争残酷和人民苦难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诗词对比:

  • 夏完淳的《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但夏完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夏完淳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杜甫全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杜甫的诗歌,与夏完淳的诗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