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元好问 〔金朝〕
悬玉微风度曲,薰炉熟水留香。
相思夜夜郁金堂。两点春山枕上。
杨柳宜春别院,杏花宋玉邻墙。
天涯春色断人肠。更是高城晚望。
白话文翻译:
在轻柔的微风中,玉的光辉悬挂在曲折的道路上,熏香炉冒出的香气弥漫着熟水的芬芳。每个夜晚我都在郁金堂中思念,枕边两座春山似乎在陪伴我。别院的杨柳在春天显得格外宜人,邻墙的杏花让我想到了宋玉。远方的春色让我心痛,更让我在高城的晚望中感到无尽的思念。
注释:
- 悬玉:比喻清亮的月光,形容夜晚的美景。
- 薰炉熟水:薰香炉中熟水的香气,指的是熏香的气味,表现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 郁金堂:古代文人雅士居住的地方,象征着文人的生活。
- 两点春山:比喻思念中的两座山,形容心中的寄托与情感。
- 宋玉:指的是古代著名的辞赋家,寓意高雅的情操。
典故解析:
- 宋玉:东周时期著名的辞赋家,擅长抒发情感,诗中提及其名,暗含文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元好问,金朝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结合。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背景中充满了对爱情和思念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江月》展现了作者对思念的细腻刻画,开篇以“悬玉微风”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仿佛可以闻到清风带来的香气。诗中将思念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得情感更加深刻,犹如春山的两点在梦中相伴,寄托了对心中人的无尽思念。后半段的“杨柳宜春别院,杏花宋玉邻墙”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孤寂,表现出对过往美好的追忆和对爱情的向往。结尾“更是高城晚望”以高城的远望,象征着无限的思念与惆怅,给人以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悬玉微风度曲:借用月亮的光辉,形容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 薰炉熟水留香: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环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安逸与宁静。
- 相思夜夜郁金堂:描绘出思念的深重,表现出诗人在夜晚的孤独。
- 两点春山枕上:用春山比喻思念中的情人,体现出情感的寄托。
- 杨柳宜春别院:描绘春天的美景,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杏花宋玉邻墙:通过杏花暗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丰富了诗的内涵。
- 天涯春色断人肠:表达了远方的春色让思念更加沉重。
- 更是高城晚望:结尾以高城的景象,抒发了深切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悬玉”比喻月光,生动形象。
- 对仗:如“杨柳宜春别院,杏花宋玉邻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色被赋予情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中心思想是对爱情的思念与追求,表现出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春山:象征着希望与思念,寄托着诗人对情感的向往。
-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情,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杏花: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情感,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柔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薰炉”主要用于?
- A. 烹饪
- B. 熏香
- C. 洗衣
- D. 照明
-
“天涯春色断人肠”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元好问的《西江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内心的挣扎,而元好问则更注重于自然景色与思念结合的意境。
参考资料:
- 《金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元好问传记与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