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帘淡月 攸县冬至风雨》
时间: 2025-01-04 08:48: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沈台院,独自在他乡,怕逢佳节。
春尽离家忽地,一阳时月。
雁书不到衡阳外,盼关山几多重叠。
满城寒雨,一庭衰草,助人愁切。
想儿女家园欢笑,道而翁拥旄,持节体国。
勤民揭天勋业。吾衰不似当年矣,对大川怅无舟楫。
竹篱茅舍,不如归去,当家温热。
白话文翻译
在深邃的台院里,我独自在他乡,生怕遇到佳节。
春天已经结束,离家已久,忽然感到阳光照耀的时节和月亮的光辉。
写给我的信件未能抵达衡阳以外,盼望关山重重叠叠。
满城的寒雨,庭院里衰败的草,愈发让人感到忧愁。
想念儿女在家园中的欢声笑语,想念老翁手持旌旗,秉承节义报国。
勤劳的人民在建立伟大的事业。我已经衰老,已不似当年了,对着大川感到怅惘,没有舟楫可以归去。
竹篱茅舍的生活,比起归去家中的温暖要好得多。
注释
字词注释
- 深沈:深邃、幽静。
- 他乡:异乡、外地。
- 佳节:美好的节日。
- 雁书:雁带来的书信,常用来指远方的音信。
- 衡阳:指湖南省的衡阳,作为寄信地。
- 关山:形容遥远的山川,象征阻隔。
- 衰草:凋零的草,象征衰老与凋零。
- 拥旄:握着旗帜,象征忠诚与节义。
- 持节:持有节操,指为国服务。
- 勋业:功业,成就。
- 舟楫:船只,象征归家的希望。
典故解析
“雁书”常用于古诗中,象征着远方的思念和寄托情感的方式;“关山几多重叠”则反映了诗人对归乡路途的艰难与漫长,带有浓厚的乡愁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璘(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精练的诗风和深厚的情感著称。生于动荡的时代,顾璘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家园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疏帘淡月 攸县冬至风雨》创作于冬至时节,正值佳节,诗人身处他乡,思乡之情愈发浓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浓厚的思乡之情而著称,整首诗在节奏的把握和意象的运用上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开篇就以“深沈台院”引入,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独自在他乡,心中充满惶恐与忧愁。接着,春天的结束和阳光月色的描写,虽然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但同时也暗含着对过往幸福时光的怀念。
“雁书不到衡阳外”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尤其是在节日的时刻,思念的情感愈加浓烈。之后,寒雨和衰草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忧愁氛围,诗人在凄冷的景象中感受到孤独与惆怅。
后半部分则展现了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切,诗人通过回忆往昔的英勇和责任感,表现了对时光的感慨与自我价值的反思。最后的“竹篱茅舍”表达了对温暖家庭生活的向往,这一对比让整个诗作充满了人情味与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沈台院,独自在他乡,怕逢佳节。”:诗人独自在外,感到孤独与不安,尤其在佳节来临之时。
- “春尽离家忽地,一阳时月。”:春天已经过去,离家已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雁书不到衡阳外,盼关山几多重叠。”: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期待但又无奈的心情。
- “满城寒雨,一庭衰草,助人愁切。”:寒冷的雨和衰败的草,加深了诗人的忧伤。
- “想儿女家园欢笑,道而翁拥旄,持节体国。”:回忆起家人的欢声笑语,以及为国奉献的责任感。
- “勤民揭天勋业。”:对人民努力追求成就的赞美。
- “吾衰不似当年矣,对大川怅无舟楫。”:感叹自己已不再年轻,面对此情此景感到无舟可渡的无奈。
- “竹篱茅舍,不如归去,当家温热。”:归家的愿望和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雨”和“衰草”来比喻心中的愁苦。
- 对仗:如“勤民揭天勋业”和“吾衰不似当年矣”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关怀,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责任,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雨:象征着孤独、忧愁的情感。
- 衰草:代表着衰老与失落。
- 竹篱茅舍:代表着简朴而温暖的家庭生活,象征着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节日表达了思乡之情?
A. 春节
B. 冬至
C. 中秋
D. 端午 -
“雁书不到衡阳外”中的“雁书”象征什么?
A. 远方的信件
B. 美好的时光
C. 旅行的心情
D. 家乡的风景 -
诗中提到的“竹篱茅舍”象征着什么?
A. 贫穷的生活
B. 温暖的家庭
C. 大自然的美
D. 诗人的理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加侧重于对月亮的描绘和内心的孤独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强调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关心,更加贴近人际关系的温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顾璘诗文集》
这些书籍提供了对明代诗歌的深入研究和对顾璘生平及作品的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