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巢鸾凤 春感》
时间: 2025-01-19 16:02: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暖丝柔。正花枝,鸟语钩辀。斜桥云似粉,合涧水如油。临风却忆少年游。閒踪迹遍旗亭酒楼。如今也,只浅淡眉痕相斗。知否。人感旧。满砌蘼芜,糁绿窗清昼。记得年时,暗曾经处,深巷红栏弱柳。飘尽杨花雨偏肥,摘来梅子春先瘦。怅风光,更消人几遍回首。
白话文翻译:
在温暖的月光下,轻柔的丝风吹拂。正当花枝吐芬芳,鸟儿欢唱。斜阳下的桥像是被粉色的云彩装点,涧水如油般平静。我在风中回忆起少年时的游玩,闲游的足迹遍布酒楼和亭子。如今,只剩下淡淡的眉痕在心中交织。你可知道?人总是怀念过去。满地的蘼芜,装点着清晨的窗户。记得那年,我们曾在深巷中徘徊,红栏旁的柳树轻盈摇曳。杨花雨飘散,偏显得丰腴,早春的梅子却显得瘦弱。感叹眼前的风光,不禁让人几度回首。
注释:
- 月暖丝柔:月光温暖,微风轻柔。
- 鸟语钩辀:鸟儿的鸣叫声和钩辀(指鸟鸣声的美妙)。
- 斜桥云似粉:斜桥旁的云彩如同粉色的绸缎。
- 合涧水如油:涧水清澈如油,形容水的平静。
- 浅淡眉痕相斗:淡淡的眉头相交,指思绪纷杂。
- 蘼芜: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荒凉和怀旧。
- 杨花雨:指春天杨树的花絮,象征春天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字仲鸣,号雪楼,清代词人、诗人,擅长词作与诗作,尤其以其婉约清丽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人生感悟,常流露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换巢鸾凤 春感》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作者在诗中流露出对旧时光的怀念与对青春的追忆,反映了人们在变化的社会中对美好过往的追寻与珍惜。
诗歌鉴赏:
《换巢鸾凤 春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鸟语花香,同时也寄托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开篇以“月暖丝柔”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氛围,紧接着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让读者感受到春日的美好。诗中反复提到的“忆少年游”与“人感旧”,不仅仅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更是对青春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随着情感的逐渐展开,诗人从自然景色转向内心的情感纠葛,表达了时光流转中人们的无奈与感伤。诗的后半部分对往昔的具体回忆,如“深巷红栏弱柳”,更使得情感真切而生动。最后的“怅风光,更消人几遍回首”,则是对眼前风景的感叹和对过去美好的追忆,形成了一个情感的高潮。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对旧时光的怀念,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暖丝柔:描绘出一个温暖的春夜,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 正花枝,鸟语钩辀:春天花开鸟鸣,生机盎然的景象。
- 斜桥云似粉: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 合涧水如油:涧水如同油般平静,展现了自然的静谧。
- 临风却忆少年游:在此情此景中,诗人不禁回忆起年轻时的游玩。
- 閒踪迹遍旗亭酒楼:年轻时的游玩足迹,留下在各个酒楼和亭子。
- 如今也,只浅淡眉痕相斗:如今只剩下淡淡的思念,心中感情交织。
- 知否。人感旧:你可知道?人总是怀念过去。
- 满砌蘼芜,糁绿窗清昼:满地的蘼芜,装点着清晨的窗户。
- 记得年时,暗曾经处:回忆起过去曾经游玩的地方。
- 飘尽杨花雨偏肥:杨花雨飘散,春天的景象显得丰盈。
- 摘来梅子春先瘦:梅子在春天显得瘦弱,暗含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 怅风光,更消人几遍回首:感叹眼前的风光,让人几度回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似粉”、“水如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
- 对仗:如“深巷红栏弱柳”,汉字的对称和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拟人:如“人感旧”,将人类的情感赋予自然景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景色与人们对过往的怀念展开,表达了对青春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密切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着宁静与思念。
- 花: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鸟:象征自由与欢乐。
- 涧水:象征着平静与纯净。
- 蘼芜:象征着怀旧与荒凉。
- 梅子:象征着青春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月暖丝柔”是形容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冬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炎热 -
“临风却忆少年游”中的“少年游”指的是什么? A. 少年的玩耍
B. 年轻时的游玩经历
C. 青春的幻想 -
“满砌蘼芜”中的“蘼芜”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繁荣
B. 怀旧与荒凉
C. 春天的美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换巢鸾凤 春感》: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对往昔的怀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偏向于个人内心的细腻情感,而陈维崧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事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