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雍郢州
作者: 李端 〔唐代〕
厌郎思出守,遂领汉东军。
望月逢殷浩,缘江送范云。
城闲烟草遍,浦迥雪林分。
谁伴楼中宿,吟诗估客闻。
白话文翻译:
诗人因厌倦了家乡的宁静,决定前往边疆任职,带领汉东的军队。望着明亮的月亮,偶然遇到殷浩,沿着江边送别范云。城中宁静,烟草遍地,江边远处,雪林分隔开来。谁会陪伴我在楼中过夜,只有吟咏诗歌的旅人能听到我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厌郎:厌倦了乡间的生活。
- 出守:出征,去镇守边疆。
- 汉东军:指汉朝东部的军队。
- 望月:仰望明月。
- 逢殷浩:遇见殷浩,殷浩是一个人名。
- 缘江:沿着江边。
- 送范云:送别范云,范云是另一个人名。
- 城闲烟草遍:城中清闲,烟草长满。
- 浦迥雪林分:江边远处,雪林分隔。
- 吟诗估客闻:吟咏诗歌的旅人能够听到。
典故解析:
- 殷浩: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常被引入诗中作为对比和抒情的对象。
- 范云:另一位诗人,常常在古诗中被提及,与殷浩相呼应,象征着诗人的友谊和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而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生,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作者因厌倦了平静的生活而选择出征,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志向与对家国的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送雍郢州》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李端通过对离别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朋友的深切眷恋和对未来征途的无奈。诗中“厌郎思出守”开篇直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宁静生活的厌倦,渴望投身于更为激荡的生活中。接下来的“望月逢殷浩,缘江送范云”不仅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也通过明亮的月光和江水的意象,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城闲烟草遍,浦迥雪林分”中,诗人描绘了宁静的城镇和远方的雪林,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最后一句“谁伴楼中宿,吟诗估客闻”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诗人在楼中独自吟咏,似乎对友人的离去感到无比失落。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友谊和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厌郎思出守:表达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厌倦,想要出征。
- 遂领汉东军:表明诗人决心带领汉东的军队,彰显出责任感。
- 望月逢殷浩:在月光下遇见老友殷浩,象征着友情的温暖。
- 缘江送范云:沿江送别另一位友人范云,增添离别的惆怅。
- 城闲烟草遍:描绘静谧的城镇,展现生活的单调。
- 浦迥雪林分:远处的雪林,营造出一种清冷、孤独的氛围。
- 谁伴楼中宿:孤独感的升华,诗人渴望陪伴。
- 吟诗估客闻:吟咏的声音回荡,只有旅人听到,充满无奈。
修辞手法:
- 意象:月亮、江水、雪林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 对仗:如“望月逢殷浩,缘江送范云”,形式对称,音韵和谐。
- 比喻:将生活与军旅生活相对比,表达内心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与离别的哀伤,同时反映了士人对家国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感深邃而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念与孤独。
- 江水:象征流逝与离别。
- 雪林:象征寒冷和遥远的距离。
- 楼中:象征孤独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端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殷浩”是指什么?
a) 一位将军
b) 一位诗人
c) 一位商人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欢庆节日
b) 友情与离别
c) 描写自然
答案:
- b) 唐代
- b) 一位诗人
- b) 友情与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但更为豪放,与李端的细腻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在离别中更为忧伤,展现出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