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旅次岐山得山友书却寄凤翔张尹
本与戴征君,同师竹上坐。
偶为名利引,久废论真果。
昨日山信回,寄书来责我。
白话文翻译:
我本与戴征君在竹林中同师学习,
但因偶尔被名利所牵引,久而久之忘却了讨论真正的道理。
昨日收到了山中的信件,寄来的书信中责备了我。
注释:
- 岐山:地名,位于陕西省,寓意深远的地方。
- 戴征君:诗人的朋友或同学,可能是指某位志同道合之人。
- 竹上坐:在竹林下坐着,象征着清雅的生活。
- 名利引:被名利所驱使,意指追逐名利。
- 真果:真正的道理或果实,强调哲学或思想的深入探讨。
- 山信:来自山中朋友的信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字季长,号青山,生活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成于李端旅途中,他在岐山游历时,感受到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追求名利而忽视真正理想的反思。诗中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内心追求的自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对自身追求的反思。诗的开头提到与戴征君同师竹上坐,营造出一种清幽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利之事的牵引使得他们的初心逐渐淡忘。诗人用“久废论真果”表达了对真理和哲学讨论的冷淡,反映出对自我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迷失。最后一句“寄书来责我”则是对友人的回应,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愧疚和对友谊的珍重。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也引发了对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本与戴征君,同师竹上坐:表明诗人与友人曾经有过共同的学习经历,强调友谊的深厚。
- 偶为名利引,久废论真果:反映出诗人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逐渐忘却了对真理的追求,表现出内心的挣扎。
- 昨日山信回,寄书来责我:通过收到友人的信件,表达了对自己近况的反省,友人的责备成为诗人自我反思的契机。
修辞手法:
- 对比:昔日的清雅学习与如今的名利追逐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失落。
- 隐喻:竹林象征着清雅和志趣,而名利则是对清净生活的侵扰。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人生的追求,提醒人们在追逐名利的同时,不应忘却内心对真理和友谊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的品德和志趣。
- 山信:代表友谊的寄托,传递思念和反省的情感。
- 名利:象征世俗的追求,警示人们勿陷入物质的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端与哪位朋友同师学习?
- A. 张尹
- B. 戴征君
- C. 王维
-
诗中提到的“真果”指的是什么?
- A. 名利
- B. 真理
- C. 友谊
-
诗人因为什么而久废讨论?
- A. 旅行
- B. 名利
- C. 友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端的诗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两者都体现出唐诗的哲理深邃和情感真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端诗集》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