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菱歌七首 其三》 暌阔逢暄新,凄怨值妍华。 愁心不可荡,春思乱如麻。
白话文翻译:
在这段时间的久别重逢中,遇上了温暖的春光,然而心中却因美丽的花朵而生出怨恨。愁苦的心情无法舒展,春天的思绪如同杂乱的麻线,难以理清。
注释:
- 暌阔:久别,形容分离的时间长。
- 暄新:温暖而新鲜,形容春天的气候。
- 凄怨:悲伤而怨恨,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 妍华:美丽的花朵,象征春天的生机。
- 愁心:忧愁的心情。
- 不可荡:无法舒展,形容心情的沉重与压抑。
- 春思:春天的思绪,通常与思念、爱恋相关。
- 乱如麻:形容思绪繁杂、难以理清。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春思”一词常出现在古诗中,表达对春天的感受与思念,体现了古人对春天的特殊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字明远,号志远,出生于今江苏省。他的诗歌以清新、婉丽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感受。诗中的“暌阔”与“春思”反映了诗人对离别与重逢的复杂情感,恰逢春季,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
《采菱歌七首 其三》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温暖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暌阔逢暄新”开篇,直接引入了久别重逢的情景,表达了对于春光的向往与珍惜。然而,紧接着的“凄怨值妍华”则转向了情感的复杂性,展现了内心因美丽花朵而生出的怨恨,暗示着个人情感与自然美之间的矛盾。这种情感的交织让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
在后两句中,诗人以“愁心不可荡,春思乱如麻”总结了自己的复杂心情。愁苦的心情难以舒展,春天的思绪如同杂乱的麻线,反映出一种无奈与迷茫。诗中通过对比与反转,揭示了人类情感的脆弱与不安,充分展现了鲍照的细腻与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暌阔逢暄新”:久别重逢,正值春暖花开之时,表达了重逢的喜悦与春天的美好。
- “凄怨值妍华”:然而美丽的花朵却让内心产生了悲伤与怨恨,揭示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 “愁心不可荡”:愁苦的心情无法得到舒展,表达出一种无法释怀的情感状态。
- “春思乱如麻”:春天的思绪杂乱无章,形容内心的困惑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思乱如麻”用麻线比喻思绪的复杂,形象生动。
- 对仗:“暌阔”与“逢暄新”,“愁心”与“春思乱如麻”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与“内心愁苦”展开,表达了久别重逢的喜悦与内心复杂情感的矛盾,反映了人类在自然美景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美丽的花朵:既是自然的景象,也引发了诗人的情感波动。
- 愁苦的心情:象征着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采菱歌七首 其三》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鲍照
D. 王维 -
“愁心不可荡”中的“荡”是什么意思? A. 摆动
B. 消散
C. 解除
D. 旋转 -
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鲍照的《采菱歌》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忧愁,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动荡,而鲍照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鲍照诗集注释》
- 《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