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竖儒守一经。未足识行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观点:那些只会死守传统经典、无法理解其中深意的人,根本不够资格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注释:
- 竖儒:指那些只会研究经典书籍的儒生,强调其学识的狭隘。
- 一经:常指《易经》,代表儒家经典。
- 未足:不足,不够。
- 识行藏:识,指理解与认知;行,指行为与实践;藏,指隐秘与内涵。
典故解析:
本诗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讨论与批判。鲍照生于动荡的社会背景,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传统文化与现实政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号明之,南朝齐人,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豪放,善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鲍照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时代的批判和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正值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许多人对传统文化和学术的追求变得盲目。鲍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对真正学问的追求。
诗歌鉴赏:
鲍照的这首诗简短而深邃,透过“竖儒守一经”这一句,直观地揭示了当时士人学术研究的局限性。诗中通过对“竖儒”的描写,表达了对那些只懂得书本知识而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的人的批判。这种批判不仅针对个人,也反映了社会对儒家思想过于保守、缺乏创新的质疑。
鲍照的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尤其是“未足识行藏”的表述,强调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种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社会急需能够应对现实挑战的人才,而非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书生。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内容上却引人深思,展现了鲍照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及其对现实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竖儒守一经”:批评那些只会死守经典的儒生,暗示他们缺乏实践能力。
- “未足识行藏”:指出这类人无法理解和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局限性。
修辞手法:
- 对仗:使用“竖儒”和“识行藏”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通过“竖儒”象征那些固守传统而不知变通的学者。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批判对经典的盲目崇拜,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呼唤真正的人才应具备应对现实的能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竖儒:象征着学术的保守与僵化。
- 一经: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深厚与复杂。
- 识行藏:象征知识的理解、实践及其深层次的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竖儒”指的是: a) 博学之士
b) 只会研究经典的儒生
c) 政治家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一经”常指的是哪部经典? a) 《论语》
b) 《易经》
c) 《道德经》
答案:b -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传统文化的无条件崇拜
b) 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c) 对时代的逃避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行路难》(李白):探讨人生的困境与追求。
诗词对比:
- 《登高》与《诗》对比: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国家兴亡的思考,而鲍照则更侧重于对学术态度的批判。两者都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忧虑,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鲍照诗文集》
- 《南北朝文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