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3 11:52:45

乱世文章抵一尘。

于今天道更难论。

长公故自魁元佑,身后谁知端礼门。

千古事,逐年新。

人言祖法尽沉沦。

已原顾籍浑无有,初解虚名不误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世文章抵一尘。
于今天道更难论。
长公故自魁元佑,
身后谁知端礼门。
千古事,逐年新。
人言祖法尽沉沦。
已原顾籍浑无有,
初解虚名不误身。

白话文翻译:

在乱世中,文章的价值变得微不足道。
如今论道更是困难重重。
长公曾经是元佑的领袖,
而他的身后,又有谁知道端礼的门径呢?
千古的事情,每年都有新的解读。
人们说祖宗的教法已经彻底沉沦。
我已经明白,顾及名声其实没有什么。
真正理解了虚名,也不妨碍自身的存在。

注释:

  • 乱世:指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 文章:指文人所作的文学作品或言论。
  • 长公:可能指历史上某位重要人物,此处用以代表有才华的人。
  • 元佑:指宋代的一个年号,反映出历史的背景。
  • 端礼门:可能指礼仪和道德的门道,象征传统的道德价值。
  • 沉沦:指衰落、失去往日的光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士钊(1897-1968),原名章士钊,字仲华,号澄江,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诗人。他在文学、教育、政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尤其在古典诗词创作上颇具影响力。章士钊的诗风多具历史感和哲理性,关注社会现实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动荡的时代,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迁与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以及对当下困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鹧鸪天》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引人深思。诗开篇以“乱世文章抵一尘”引入,强调了在动荡的社会中,文学作品的价值几乎微不足道,显示出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洞察。接下来的“于今天道更难论”,则表现了作者对当下道德与哲理讨论的无奈与困惑。

诗中提到的“长公故自魁元佑”,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更是对昔日盛世的感慨。而“身后谁知端礼门”,则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疑问,表现出对当今社会对传统道德的漠视。

最后几句,“千古事,逐年新”一句,体现了历史的循环往复,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的事情总会有新的解读。而“已原顾籍浑无有,初解虚名不误身”则传达了一种超然的心态,表明作者对名声的淡泊与对自身存在的真实理解。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深邃,展现了章士钊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与对社会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乱世文章抵一尘:在乱世中,文章的价值几乎如同尘埃,微不足道。
  2. 于今天道更难论:在今天,讨论道德与哲理变得更加困难。
  3. 长公故自魁元佑:长公曾经是元佑时期的杰出人物。
  4. 身后谁知端礼门:他的身后,谁又能知道礼仪的真正门径呢?
  5. 千古事,逐年新:历史的事件随着时间推移总会有新的解读。
  6. 人言祖法尽沉沦:人们说祖宗的法则已经完全沉沦。
  7. 已原顾籍浑无有:我已经明白,顾及名声是毫无意义的。
  8. 初解虚名不误身:真正理解虚名,并不妨碍自身的真实存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公故自魁元佑,身后谁知端礼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如“身后谁知端礼门”,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深度。
  • 比喻:将历史事件与当前局势进行对比,展现历史的循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探讨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个人对名声的看法,展现了对社会变迁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世:象征动荡不安的时代。
  • 文章:代表文化与思想的表达。
  • 长公:象征历史的杰出人物。
  • 礼门:代表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公”指的是哪个时期的杰出人物?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乱世文章抵一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文学的赞美
    B. 对文学价值的否定
    C. 对历史的怀念

  3. “千古事,逐年新”是什么意思? A. 历史事件永不改变
    B. 历史事件随着时间会有新的解读
    C. 历史无关紧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章士钊《鹧鸪天》李白《将进酒》: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但章士钊更偏重于文化与道德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人生的豪情与及时行乐。

参考资料:

  • 《章士钊诗文集》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