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

时间: 2025-01-06 14:28:09

河塞日駸駸,恩仇报尽深。

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

坐激书生愤,行歌壮士吟。

惭非燕地客,不得受黄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
河塞日駸駸,恩仇报尽深。
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
坐激书生愤,行歌壮士吟。
惭非燕地客,不得受黄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河流阻塞的日子里,诗人对友人的送别情感。诗中提到恩怨情仇都已了结,伍员的忠诚和陆绩的孝心成为激励诗人的榜样。诗人因书生的志向而愤慨,也因壮士的歌声而振奋。最后,诗人感到惭愧,自己不是燕地的客人,无法获得金钱的馈赠。

注释:

  • 河塞:指河流被阻塞,形容环境的困境。
  • 日駸駸:形容日头高悬,天气晴好。
  • 伍员:伍子胥,春秋时期的忠臣。
  • 陆绩:陆绩,汉代著名的孝子。
  • 坐激:因坐着而激动,表示内心的愤懑。
  • 行歌:走路时歌唱,形容气氛的激昂。
  • 燕地:指燕国,象征富饶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约766-约830),唐代诗人,字仲明,号青丘山人,生于今陕西省。他以五言绝句著称,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祜为送别魏尚书赴镇州的场合,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而深沉。首句“河塞日駸駸”开篇描绘了自然景象,暗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典故提及伍员和陆绩,表现了忠诚与孝道的崇高品质,激励着诗人追求理想与责任。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祝福时,也流露出对自身现状的不满与愤懑,体现出书生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结尾“惭非燕地客,不得受黄金”则是对自身地位的谦卑与自省,表现出一种对物质利益的淡泊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河塞日駸駸:描绘出河流被阻塞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无奈的感觉。
    • 恩仇报尽深: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理清,心中无怨无仇。
    • 伍员忠是节:提到伍子胥的忠诚,强调忠义的重要性。
    • 陆绩孝为心:陆绩的孝心让诗人感受到亲情的可贵。
    • 坐激书生愤:诗人因书生的理想而感到愤慨,表现出一种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 行歌壮士吟:壮士的歌声激励着诗人,表现出一种豪情。
    • 惭非燕地客:由于自己身份的局限,感到羞愧,表达了对金钱利益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 主题思想

    • 诗歌以送别为主线,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 河流:象征着人生的旅程,流动与变化。
  • 伍员、陆绩:忠诚与孝道的象征,体现了传统美德。
  • 书生与壮士:分别代表了理想与现实,文化与武力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忠臣是谁?

    • A. 陆绩
    • B. 伍员
    • C. 张祜
    • D. 荀子
  2.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哪种情感的追求?

    • A. 物质
    • B. 忠诚与孝道
    • C. 财富
    • D. 名声
  3. “惭非燕地客”中的“燕地”指的是?

    • A. 一种动物
    • B. 燕国,象征富饶之地
    • C. 一个地方
    • D. 朋友的家

答案:

  1. B. 伍员
  2. B. 忠诚与孝道
  3. B. 燕国,象征富饶之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词对比:

  • 张祜的《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理想的追求,但王之涣的作品更显豪迈与壮丽,张祜则更加内敛与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