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毗陵无锡县有寄》

时间: 2025-01-01 13:27:40

草虫幽咽树初团,独系孤舟夜已阑。

浊浪势奔吴苑急,

疏钟声彻惠山寒。

愁催鬓发凋何易,贫恋家乡别渐难。

他日亲朋应大笑,始知书剑是无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泊毗陵无锡县有寄
作者:罗隐

草虫幽咽树初团,
独系孤舟夜已阑。
浊浪势奔吴苑急,
疏钟声彻惠山寒。
愁催鬓发凋何易,
贫恋家乡别渐难。
他日亲朋应大笑,
始知书剑是无端。

白话文翻译:

在夜晚靠泊在毗陵,虫鸣声细微,树木刚刚发芽,
我独自系着小舟,夜已经深了。
浑浊的浪潮奔涌而来,直逼吴苑,
稀疏的钟声传来,带着惠山的寒意。
愁苦催促着我的鬓发,衰老何其容易,
贫困使我对家乡的思念愈发深重。
将来我的亲朋好友应该会大笑,
这才明白书剑的追求是多么无意义。

注释:

  • 幽咽:形容虫鸣声细微而哀怨。
  • :指时间已晚,夜深了。
  • 浊浪:指浑浊的浪潮,表现环境的恶劣。
  • 吴苑:古代吴国的园林,象征美好景致。
  • 疏钟:指钟声稀疏,传得远而清晰。
  • 惠山:山名,此处与寒意相连,营造氛围。
  • 鬓发:指头发,代指衰老。
  • 书剑:象征文人志向,追求理想与抱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梦阮,号紫云,唐代诗人,生于约公元835年,卒于约公元900年,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之一。其作品以写景抒情见长,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夜泊毗陵时,面临乡愁与人生困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

诗歌鉴赏:

《夜泊毗陵无锡县有寄》是一首充满感怀的诗作,通过夜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开篇以“草虫幽咽”引入,营造出一种寂静、孤独的氛围,虫鸣声在树木新芽间回荡,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却也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接着提到“独系孤舟”,表明诗人身处船中,独自一人,夜色渐深,心中涌起思乡之情。

“浊浪势奔吴苑急,疏钟声彻惠山寒”,接连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象与心境的结合,浊浪奔涌,钟声清冷,都为诗人的愁绪增添了厚重的背景。愁苦的情感在“愁催鬓发凋何易”中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衰老的无奈,时间的流逝让他对家乡的思恋愈加深厚。

最终,诗人以“他日亲朋应大笑”作结,反映了对世俗名利的淡薄与对理想追求的无奈,深刻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草虫幽咽树初团:虫鸣细微,树木刚发新芽,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来临。
    2. 独系孤舟夜已阑:独自系舟,夜已深,突显孤独与思念。
    3. 浊浪势奔吴苑急:浑浊的浪潮奔涌,象征外界的动荡与急迫。
    4. 疏钟声彻惠山寒:钟声稀疏,带来寒意,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5.愁催鬓发凋何易:愁苦催促衰老,感慨人生无常。
    5. 贫恋家乡别渐难:对家乡的思念因生活贫困而愈加艰难。
    6. 他日亲朋应大笑:未来的朋友会嘲笑他,暗含对世俗的无奈。
    7. 始知书剑是无端:最终发现追求理想的无意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虫鸣与夜景结合,传达孤独感。
    • 拟人:浊浪如有情,奔涌而来,增加了动感。
    • 对仗:如“愁催鬓发凋何易”与“贫恋家乡别渐难”,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 草虫: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孤独。
  • 孤舟:代表诗人的孤独与漂泊。
  • 浊浪:象征生活的艰辛与波折。
  • 疏钟声:传递出冷清与思乡的情感。
  • 鬓发:衰老的象征,体现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虫幽咽”意指: A. 虫鸣声细微
    B. 草虫很吵
    C. 树木茂盛
    D. 夜晚很热

  2. “愁催鬓发凋何易”中的“鬓发”指的是: A. 头发
    B. 眉毛
    C. 眼睛
    D. 胡须

  3. 诗人最后一句“始知书剑是无端”表达了: A. 对书剑的追求非常满意
    B. 理想追求的无意义
    C. 书剑是生活的全部
    D. 朋友的嘲笑很无聊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抒发对兄弟的思念,情感相似。

诗词对比

  • 罗隐的《夜泊毗陵无锡县有寄》与李白的《静夜思》均以夜晚为背景,表现思乡之情。罗隐侧重于对生活困境的感慨,李白则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各具特色,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罗隐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