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使君赴苏台》
时间: 2025-01-01 13:02: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使君赴苏台
作者: 罗隐 〔唐代〕
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
疲甿赋重全家尽,旧族兵侵太半无。
料得伍员兼旅寓,不妨招取好揶揄。
白话文翻译:
东南望去,不禁长叹一声,依然记得王孙手持虎符的情景。
两地的干戈已几乎隔绝,数年来,麋鹿静卧在姑苏的山林。
疲惫的赋税重担已使全家竭尽,旧族的兵戈侵扰,几乎没有人存活。
想必伍员在外求仕,不妨来此享受一番调侃。
注释:
- 长吁:长声叹息,表示感慨。
- 王孙:指王室的后代,这里指代具有权力的人。
- 虎符:古代用以传递命令的符节,象征权力。
- 干戈:战争、兵器,象征战乱。
- 麋鹿:此处指代宁静、安逸的生活状态。
- 疲甿赋重:赋税沉重,形容生活艰辛。
- 伍员:伍子胥,历史人物,寓意出将入相、身世浮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字景纯,号紫云,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见长,诗风清新,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感受。
创作背景:
《送王使君赴苏台》写于唐代,正值战乱频发、社会动荡时代,诗人在送别王使君时,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及个人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送别王使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忧虑与对友人的关切。开篇“东南一望可长吁”以宽广的视野引入,透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哀伤。接下来的“犹忆王孙领虎符”则回忆起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时局的变迁。
“两地干戈连越绝”进一步加深了战乱背景下的无奈感,诗人用“数年麋鹿卧姑苏”描绘了战乱使得原本繁荣的地方如今变得荒凉,生灵涂炭,生活的艰难与无奈在此刻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疲甿赋重全家尽”揭示了人们在重赋之下的苦境,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悲伤。
结尾处“料得伍员兼旅寓”,引入历史人物伍子胥,暗示希望与未来的可能性,虽身处逆境,但仍期待有志之士能够出头。整首诗在悲痛中透出一丝希望,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南一望可长吁:东南一望,心中感慨万千。
- 犹忆王孙领虎符:依旧记得昔日王孙手执权令的情景。
- 两地干戈连越绝:两地的战争几乎无法相连。
- 数年麋鹿卧姑苏:数年间,麋鹿静卧在姑苏的山林,暗示安稳的生活已成为过去。
- 疲甿赋重全家尽:赋税的重压使得全家困顿。
- 旧族兵侵太半无:旧族的兵戈侵扰,几乎无人幸存。
- 料得伍员兼旅寓:想必伍员也身在异乡求仕。
- 不妨招取好揶揄:不妨乐观面对,接受调侃。
修辞手法:
- 对比:昔日的荣光与今日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虎符象征权力,麋鹿象征安宁。
- 借代:用“伍员”代指有志之士。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未来的希冀,表现出一种对时局的无奈与对友人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符:权力与命令的象征,暗示政治的动荡。
- 麋鹿:安宁与和谐的象征,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干戈:战争与冲突的象征,表现社会的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虎符”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友情
- B) 权力
- C) 生活
- D) 自由
-
诗中提到“数年麋鹿卧姑苏”,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战争的频繁
- B) 生活的安逸
- C) 社会的动荡
- D) 自然的静谧
-
伍员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希望
- B) 绝望
- C) 战乱
- D) 富贵
答案:
- B) 权力
- A) 战争的频繁
- A) 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战乱带来的苦痛,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悲苦与国家的衰败。
- 李白《将进酒》:对比中,李白的诗歌更显豪情壮志,强调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