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笔从知有戒心。吴霜借我染高林。浅苔草阁貌江深。秋到无声堪入画,春随昨梦付沉吟。静闻惊叶打瑶琴。
白话文翻译:
我写下这篇诗时,心中自有警惕。希望吴霜能借我这笔,染上高大的树林。浅浅的青苔、草阁映衬着江水的深邃。秋天悄然而至,仿佛可以画进画中,春天的梦境已随昨夜的沉思飘散。静静地听到惊动的树叶敲打着瑶琴。
注释:
- 落笔:写作的开始。
- 戒心:警惕心,指对事物的谨慎态度。
- 吴霜:形容秋天的霜,借用自然现象。
- 染高林:让高大的树林染上秋霜的颜色。
- 浅苔草阁:指草阁上生长的浅苔,表现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 江深:比喻江水的深邃,隐含诗人对自然的感慨。
- 秋到无声:秋天的到来是静悄悄的,带有一种凄凉的美。
- 春随昨梦:春天的梦境随之消逝,表现对过去的怀念。
- 打瑶琴:形容树叶摇曳,像是在演奏瑶琴,增添了诗的音乐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饶宗颐(1899-1994),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诗人,以其学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饶宗颐的诗词风格兼具传统与现代,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饶宗颐通过诗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探求。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六 二叠前韵》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饶宗颐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首句“落笔从知有戒心”,开篇便引入了自省的主题,表明了作者在创作时的谨慎态度,体现出一种对写作的认真和对生活的反思。
接下来的“吴霜借我染高林”,则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秋日的氛围。高林的颜色在秋霜的映衬下愈加深邃,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浅苔草阁貌江深”,这句进一步深化了自然景观的描绘,草阁与江水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向往。
“秋到无声堪入画”,诗人在此用“无声”形容秋天的到来,给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仿佛一幅秋天的画卷缓缓展开。接着“春随昨梦付沉吟”,诗人通过梦境的消逝,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索。
最后一句“静闻惊叶打瑶琴”,将整个诗歌推向高潮,树叶的轻响仿佛在弹奏着瑶琴,表达了自然的和谐美与诗人内心的宁静。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逐渐深化,展现了饶宗颐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笔从知有戒心:在写作之时,诗人心中有警惕,表明他对创作的认真和对内心的反思。
- 吴霜借我染高林:诗人希望借助秋霜的景象,描绘出高林的美,暗示时间的流逝。
- 浅苔草阁貌江深:描绘出宁静的环境,表现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秋到无声堪入画:秋天的到来是如此静谧,似乎可以融入画中,表现了自然的美。
- 春随昨梦付沉吟:春天的梦境已随往昔消逝,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
- 静闻惊叶打瑶琴:树叶的声音宛如瑶琴的演奏,增添了诗的音乐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吴霜借我染高林”,将秋霜比作染料,形象生动。
- 拟人:“惊叶打瑶琴”,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上工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思考,展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哲理的深邃。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感悟,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怀。
意象分析:
- 戒心:象征着对生活的深思熟虑。
- 吴霜:秋天的象征,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 高林:自然美的代表,体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江深:象征着内心的深邃和思考。
- 惊叶:自然的声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落笔从知有戒心”中的“戒心”指的是什么? A. 警惕心
B. 快乐
C. 忧伤 -
“吴霜借我染高林”中的“吴霜”象征什么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喜欢繁华
B. 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C.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1.A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饶宗颐《浣溪沙 其六》与陶渊明《归园田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但饶宗颐更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而陶渊明则更关注田园生活的恬淡与自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饶宗颐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