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咏木香)》

时间: 2024-09-19 20:38:57

睡起中庭月未蹉。

繁香随影上轻罗。

多情肯放一春过。

比似雪时犹带韵,不如梅处却缘多。

酒边枕畔奈愁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睡起中庭月未蹉。繁香随影上轻罗。多情肯放一春过。比似雪时犹带韵,不如梅处却缘多。酒边枕畔奈愁何。


白话文翻译:

我在睡梦中醒来,发现中庭的月亮还未西沉。浓郁的香气随影子飘上轻薄的罗帕。多情的人愿意让这一春天悄然流逝。比起那时雪落时的韵味,现在却不如梅花盛开时的情感丰富。酒边枕畔,我该如何解愁呢?


注释:

  1. 睡起:指从睡梦中醒来。
  2. 中庭:指院子中央。
  3. 月未蹉:月亮还没有偏移,意指夜色尚未结束。
  4. 繁香:浓烈的香气。
  5. 轻罗:轻薄的罗纱,常用作衣物或装饰。
  6. 多情:情感丰富的人。
  7. 春过:春天的流逝。
  8. 比似:比起。
  9. 雪时:指雪花飘落的时候。
  10. 犹带韵:仍然具有韵味。
  11. 不如梅处:比起梅花盛开的时刻。
  12. 酒边枕畔:指酒桌旁或枕边。
  13. 奈愁何:我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烦恼呢?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梅”,梅花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它在严冬中绽放,代表了不屈的精神和清雅的气质。同时,诗中提到的“雪时”则常常用来喻指美好的回忆或瞬间的美丽,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文韬,号清虚,生于宋代,文学家、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张元干生活的某个春夜,他在月下醒来,思绪纷飞,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的情感基调反映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咏木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春夜场景。诗人通过清晰的意象,展现了中庭月光下的宁静以及木香的芬芳,使人感受到一种悠然的氛围。然而,随着“多情肯放一春过”的出现,诗人逐渐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尤其是“比似雪时犹带韵,不如梅处却缘多”,不仅是对比,更是诗人对生命中不同阶段情感的深刻反思。在这里,雪时的韵味虽美,却无法与梅花盛开的丰盈相抗衡,似乎暗示着生活中短暂的美好与持久的情感之间的差距。最后的“酒边枕畔奈愁何”则是一种无奈的叹息,表达出诗人在面对生活的愁苦时的无能为力,这种情感的共鸣让读者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睡起中庭月未蹉:诗人从梦中醒来,发现月亮依旧挂在天上,暗示夜仍悠长。
    • 繁香随影上轻罗:香气随着月影飘动,增添了夜的美丽和神秘感。
    • 多情肯放一春过:多情的人愿意让春天轻轻流逝,反映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比似雪时犹带韵:对过去的怀念,雪时的美好虽然存在,但已是往事。
    • 不如梅处却缘多:梅花的情感更加丰富,暗示着生命的深层次。
    • 酒边枕畔奈愁何:诗人面对愁苦,无从解脱,表达了无奈的情绪。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与雪花进行对比,展现不同感情的深度。
    • 拟人:香气仿佛有生命,随影飘动,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酒边枕畔”与“奈愁何”,形成和谐的音韵。
  3.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以及在愁苦中无奈的心境,反映出人对情感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1. :象征着宁静、思考与时间的流逝。
  2. :象征着美好与情感的细腻,木香的芬芳引发情感的共鸣。
  3. :象征着生命的生机与美好,然而却是短暂的。
  4. :象征着过往的美好回忆,轻盈而短暂。
  5. :象征着坚韧与清雅,带有深厚的情感内涵。

互动学习: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繁香”指的是什么?
    A. 玫瑰的香气
    B. 木香的芬芳
    C. 梅花的香味

  2. 填空题:
    “多情肯放一__过”,可以填入的词是__

  3. 判断题:
    诗中有提到“雪时”的韵味,正确吗?(是/否)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对比,张元干的作品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的描绘,而苏轼则更倾向于哲理性和壮阔的情感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