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赣上
汪广洋 〔明代〕
雨江流出万山溪,
云雾蒸蒸动鼓鼙。
沙暖回回鸿雁到,
草青偏有鹧鸪啼。
霜余榕叶凋何晚,
雪里梅花绽已齐。
物候固殊声教远,
会询蛮獠及雕题。
白话文翻译:
在赣江上,雨水流出万山的溪流,
云雾弥漫,似乎在奏响战鼓。
沙地温暖,鸿雁归来,
草地青翠,鹧鸪在啼叫。
霜后榕叶凋落得何其晚,
雪中梅花已经齐齐绽放。
物候的变化固然遥远而深奥,
我们还是可以向蛮夷和雕刻询问。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江:指雨水丰沛的江河。
- 万山溪:指众多山川流出的溪水。
- 蒸蒸:形容云雾升腾的样子。
- 鼓鼙:古代军乐器,象征战争或激昂的气氛。
- 回回:多次,反复。
- 鹧鸪啼:鹧鸪是一种鸟,啼叫声清脆。
- 榕叶:榕树的叶子。
- 物候:自然界的气候变化。
- 蛮獠:这里指的是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的人。
- 雕题:雕刻的题字,可能指书法或艺术作品。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变迁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时令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约1500年-约1570年),明代诗人,生于江西,少有名声,后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受到推崇。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变革与自然景象交织的时期。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季节变化的细致观察,也寄托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赣上》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独特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界的生机。诗的开头,雨水从高山流出,形成了江河,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接下来,云雾蒸腾,似战鼓声般激昂,给人以热血沸腾的感觉。
紧接着,诗中提到鸿雁和鹧鸪,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诗人在观察中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而“霜余榕叶凋何晚,雪里梅花绽已齐”一句,更是传递出自然的奇妙与韧性,榕树的叶子在霜后依旧不凋,梅花在雪中绽放,显示出春天的坚韧与美丽。
最后两句则引人深思,虽然自然的变化难以掌控,然而我们仍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来了解这个世界。这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示了自然的奥秘与人类的探索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江流出万山溪:描写雨水汇聚成流,流出山间溪流,展现自然之美。
- 云雾蒸蒸动鼓鼙:形容云雾像鼓声一样激荡,营造出一种动感与紧迫感。
- 沙暖回回鸿雁到:温暖的沙地吸引鸿雁归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草青偏有鹧鸪啼:绿草如茵,鹧鸪在鸣叫,暗示生活的生机。
- 霜余榕叶凋何晚:即使经历霜冻,榕树的叶子依旧不早凋落,表现生命的顽强。
- 雪里梅花绽已齐:在雪中梅花盛开,象征坚韧与美丽并存。
- 物候固殊声教远:自然的变化是深奥的,不同的声音和教诲是远道而来的。
- 会询蛮獠及雕题:人们可以向边疆民族和艺术作品寻求答案和启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雾比作鼓声,增强了意境。
- 对仗:如“沙暖”与“草青”,形成音韵美。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自然景象展开,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丽,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刻的关系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江:象征生机与活力。
- 云雾:代表神秘与变化。
- 鸿雁:象征归来与希望。
- 鹧鸪:生机与自然的呼唤。
- 梅花:坚韧与美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鸿雁”象征什么? A. 战争
B. 归来与希望
C. 远方 -
“霜余榕叶凋何晚”中的“榕叶”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植物?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冬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忽视
B. 怀疑
C. 观察与思考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汪广洋的《赣上》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生机,后者则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的美学解析》
- 《汪广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