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滩行
花底驻鸣鞭,晓行滩上船。
上流风较稳,百丈不须牵。
白话文翻译:
在花丛下停下鸣叫的鞭子,清晨时分在滩涂上行船。
上游的风较为平稳,航行百丈无需牵引。
注释:
- 花底:花丛底下,指船停靠在花簇之下。
- 鸣鞭:这里是指用鞭子驱动船只时发出的声音。
- 晓行:指清晨出发行船。
- 滩上:指滩涂地带,船在此处行驶。
- 百丈:一丈约三米,百丈即三百米,形容距离较远。
- 不须牵:不需要用绳索拉扯,意指行船非常顺利。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具体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描绘了江河湖海的自然景观与船行的轻松愉快,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行船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滩行》创作于诗人游历水乡的过程中,反映了他在清晨行船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传达了宁静与安逸的心境。
诗歌鉴赏:
《滩行》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清晨在水边行船的场景,给人一种轻松宁静的感觉。首句“花底驻鸣鞭”,通过“花底”一词,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似乎河边的花朵在晨光中竞相开放,伴随着船只的鸣叫,给人以音响上的美感。而“晓行滩上船”则进一步描绘出清晨航行的情景,仿佛诗人正随着晨雾轻轻划过水面,心中无忧无虑。
接下来的两句“上流风较稳,百丈不须牵”,描绘出航行过程中的轻松与畅快,风势温和,航行顺畅,无需用力拉扯,表现出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这种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悠闲与自在的生活情趣,反映了诗人心中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自在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底驻鸣鞭:在花丛的底下,船只停靠,鞭声清脆,给人一种生动的场景感。
- 晓行滩上船:清晨时分,船只在滩涂上行驶,描绘了宁静的早晨。
- 上流风较稳:上游的风平稳,意味着航行轻松,带有一种自然的和谐感。
- 百丈不须牵:航行的距离虽远,但由于风势的平稳,船只无需牵引,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丛与航行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自然之美。
- 拟人:通过“鸣鞭”的描述,赋予了船只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水乡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生命与自然的美好。
- 晓: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滩:水边的滩涂,象征宁静与安逸。
- 船:象征自由与流动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花底驻鸣鞭”意指什么?
- A. 船在花丛中停靠
- B. 鞭子在花丛中鸣叫
- C. 花丛在摇动
-
“百丈不须牵”说明了什么?
- A. 船行非常困难
- B. 船行非常顺利
- C. 船行速度很慢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滩行》更加侧重于水边的生活与航行的轻松,而《山居秋暝》则倾向于山中独居的宁静与孤独。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