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 槐花》

时间: 2025-01-04 09:47:43

十二珠帘阑曲曲。

昼阴浓、叶分密绿。

满地屯云,当空蔽日,枕箪敧寒玉。

澹金花落疑残菊。

怕西风、惊蝉簌簌。

乱影疏星,碎摇凉月,庭院怜歌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花 槐花
作者: 高濂 〔明代〕

十二珠帘阑曲曲。
昼阴浓叶分密绿。
满地屯云,当空蔽日,
枕箪敧寒玉。
澹金花落疑残菊。
怕西风惊蝉簌簌。
乱影疏星,碎摇凉月,
庭院怜歌曲。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中,珠帘似的槐花垂挂,曲折柔美。
白天阴云密布,浓密的叶子间分出一片片绿影。
地上满是聚集的云彩,遮住了阳光,
我靠在桌子上,手枕着寒凉的玉器。
淡淡的金花飘落,仿佛是残菊的花瓣。
我害怕西风吹动蝉鸣的声音。
庭院中,影子交错,星光稀疏,凉月摇曳,
我在此情此景中怜惜歌声。

注释:

  • 珠帘: 比喻花瓣如珠帘般垂挂。
  • 曲曲: 形容曲折、柔美的样子。
  • 屯云: 聚集的云彩。
  • : 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具。
  • : 形容轻微、淡薄的样子。
  • 簌簌: 形容轻微的声音,像是蝉鸣。
  • 乱影疏星: 形容庭院中的影子杂乱,星光稀疏。

典故解析:

此诗在描写雨中槐花的时节,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以及作者的情感体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槐花在传统文化中常象征着清雅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濂,明代诗人,字文彬,号千山。他的诗词以细腻、清新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雨中花 槐花》创作于他晚年,正值明代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雨中槐花的描写,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雨中花 槐花》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阴雨绵绵的五月时节,槐花在雨中飘落的美丽景象。诗中“十二珠帘阑曲曲”以珠帘比喻槐花的姿态,生动而形象,令人眼前浮现出雨中槐花的柔美。接下来的句子将景物与情感结合,描绘了一个浓密的夏日,阳光被云层遮蔽,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寒意,表现出一种闲适而又略带忧愁的心境。

“怕西风惊蝉簌簌”一句,通过对蝉鸣的巧妙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忧虑。最后一句“庭院怜歌曲”,则在宁静的氛围中,回响着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整首诗通过雨、花、风、月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幽雅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二珠帘阑曲曲: 形容槐花在雨中垂挂如珠帘般美丽。
  2. 昼阴浓叶分密绿: 描述阴雨天浓密的叶子间透出的绿色,充满生机。
  3. 满地屯云,当空蔽日: 地上聚集的云彩遮住了阳光,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4. 枕箪敧寒玉: 诗人倚靠在桌子上,手枕着寒玉,表现出一份孤寂。
  5. 澹金花落疑残菊: 蕴含着对花瓣凋落的感伤。
  6. 怕西风惊蝉簌簌: 诗人对西风和蝉鸣的敏感,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7. 乱影疏星,碎摇凉月: 表达了夜晚的宁静与微凉之感。
  8. 庭院怜歌曲: 最后回归到庭院中的音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 “珠帘”比喻槐花,生动形象。
  • 对仗: 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 “怕西风惊蝉”,赋予自然元素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雨中槐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情感的流动。
  • 槐花: 代表纯洁和美好。
  • 西风: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庭院: 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十二珠帘阑曲曲”中的“珠帘”指的是: A. 珠子
    B. 槐花
    C. 雨水

  2. “怕西风惊蝉簌簌”中“簌簌”表示什么? A. 大声
    B. 轻微的声音
    C. 风声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C.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自然景象唤起思乡情感。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高濂的《雨中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细腻描写自然,后者则表达孤独与哲思,两者在艺术风格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