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 灯下观牡丹》

时间: 2025-01-06 12:21:54

国色无双妖冶。

欢赏正逢新夏。

绛蜡高烧,锦帏低捲,一片红光射。

凭槛月来妆未卸。

浑似玉环初嫁。

看影弄瑶台,歌翻翠袖,醉倚沉香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花 灯下观牡丹
国色无双妖冶。欢赏正逢新夏。绛蜡高烧,锦帏低捲,一片红光射。凭槛月来妆未卸。浑似玉环初嫁。看影弄瑶台,歌翻翠袖,醉倚沉香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盛夏时节,牡丹正盛开的美丽景象。诗人赞美牡丹的国色天香,犹如无与伦比的妖艳。此时正值新夏,热情四溢,蜡烛高高燃烧,华丽的帷幕微微卷起,红光映照四周。诗人倚靠在栏杆上,月光照耀下,妆容尚未卸去,犹如新嫁的玉环。看着影子在瑶台上摇曳,歌声翻飞,翠袖舞动,醉意朦胧,依偎在沉香的夜色中。

注释:

  • 国色无双:指牡丹的颜色和美丽无与伦比。
  • 妖冶:形容花朵的妖艳美丽。
  • 绛蜡:深红色的蜡烛。
  • 锦帏:华丽的帷帐。
  • 玉环:指古代美女,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美丽。
  • 瑶台: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的地方。
  • 沉香夜:夜晚散发出沉香的气息,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典故解析:

“玉环初嫁”提到的玉环,通常指王嫱(王昭君),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常被用来象征美丽与青春。“瑶台”则出自古代神话故事,寓意美好而神秘的地方,常用以表达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浚,清代诗人,生于清代中期,擅长诗词,尤其以描绘自然和花卉著称。他的作品常富于情感,语言优美,充满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盛夏时节,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牡丹被视为富贵、繁荣的象征,因此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雨中花 灯下观牡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的美丽,并且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诗的开头以“国色无双妖冶”引入,瞬间抓住了读者的视线,让人联想到那种令人惊艳的美。接着描绘了诗人欣赏牡丹的情景,蜡烛高烧,锦帏低捲,营造出一种恰到好处的盛夏氛围。

诗中“凭槛月来妆未卸”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美景的依恋。月光照耀下的牡丹,似乎更加娇艳欲滴,令人陶醉。最后的“醉倚沉香夜”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在美景美酒之中沉醉的情感。这种醉意不仅是对美的享受,也是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国色无双妖冶:赞美牡丹的色彩之美和妖艳。
  2. 欢赏正逢新夏:正值新夏之际,适合欣赏。
  3. 绛蜡高烧,锦帏低捲:描绘环境的热烈与华丽。
  4. 凭槛月来妆未卸:在栏杆上欣赏,月光下的妆容尚未洗去。
  5. 浑似玉环初嫁:比喻牡丹犹如新嫁的美人。
  6. 看影弄瑶台:观察影子在瑶台间摇曳。
  7. 歌翻翠袖,醉倚沉香夜:歌声与舞动的袖子,沉醉于香气四溢的夜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比作新嫁的美人,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花卉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感。
  • 对仗:如“绛蜡高烧,锦帏低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情感基调愉悦而热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与美丽。
  • 月光:象征清幽与宁静。
  • 沉香:象征高雅与逸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中提到的“国色无双”是指什么? A. 牡丹的颜色
    B. 月亮的光辉
    C. 其他花卉的美丽

  2. 诗中“玉环”指的是哪个古代美女? A. 西施
    B. 王昭君
    C. 貂蝉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描述牡丹的美? A. 直接描绘
    B. 比喻
    C. 感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
  •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同样描绘自然之美,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但侧重于雨水对春天的滋润。
  • 《桃花源记》:描绘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