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次予昕送春韵,咏玫瑰花》

时间: 2025-01-06 05:47:42

病中三月暮,怎春去,又徘徊。

正绿意浮天,红情掷地,惆怅迟来。

山斋。

画阑尽处,骤微风、吹面送芳埃。

为我分留物色,是谁巧意铺排。

春归。

草草费人猜。

花事莫低回。

纵酴醾架冷,玫瑰托绽,黄蕊朱胎。

高台。

自为季节,把蔷薇、压到夏初开。

收露余香在手,得诗好放吟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中三月暮,怎春去,又徘徊。正绿意浮天,红情掷地,惆怅迟来。山斋。画阑尽处,骤微风吹面送芳埃。为我分留物色,是谁巧意铺排。春归。草草费人猜。花事莫低回。纵酴醾架冷,玫瑰托绽,黄蕊朱胎。高台。自为季节,把蔷薇压到夏初开。收露余香在手,得诗好放吟怀。

白话文翻译:

在病中度过的三月即将结束,春天怎能离去,难以忘怀。此时正是绿意盎然、花红似火,心中却感到惆怅,春天来得太迟。在山中的书斋,画栏尽头,微风骤然吹来,拂面而过,带来芬芳的气息。是谁精心安排,为我留下这些美丽的颜色?春天归去,大家匆匆猜测花的事态,不要轻易怀念。即使酴醾花架上仍显得冷清,玫瑰却已绽放,黄蕊红胎。站在高台上,似乎是为了这个季节,把蔷薇压到初夏才开放。手中还留有露水的余香,得以吟诵美好的诗篇。

注释:

  • 病中:指诗人在生病期间写下此诗。
  • 三月暮:三月的末尾,春天即将过去。
  • 绿意浮天,红情掷地:形容春天的景象,绿意在空中飘浮,红花在地上盛开。
  • 山斋:指诗人在山中居住的书房。
  • 骤微风:突如其来的微风。
  • 酴醾:一种花,象征春天的气息。
  • 蔷薇:指玫瑰花,象征爱情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用宾,近代诗人,擅长写作古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他的诗风典雅,常常融入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自然意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因病在家,感受到春天的匆匆流逝以及病痛带来的惆怅,进一步引发对花开花落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木兰花慢·次予昕送春韵,咏玫瑰花》展现了诗人在病中的孤独和对春天的眷恋。通过细腻的描写,王用宾将春天的美丽与自身的病痛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微妙的情感张力。诗的前半部分以“病中三月暮”开头,直接揭示了诗人的状态,也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基调。接着,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出生命的勃发与美好的悸动,“绿意浮天,红情掷地”如画一般的意象,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

然而,随着“惆怅迟来”的出现,春天的美好似乎与诗人的病痛形成了对立。诗人对春天的期望与现实的折磨交织在一起,情感上既渴望又无奈。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玫瑰花的咏叹,玫瑰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丽,尽管春天已近尾声,但“得诗好放吟怀”的结尾则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病中三月暮,怎春去,又徘徊。”:诗人因病无法外出,感叹春天的来去,显得无比惆怅。
    • “正绿意浮天,红情掷地,惆怅迟来。”:描绘春天的生机,然而内心的惆怅使得这些美丽的景象显得更加渗透着悲伤。
    • “画阑尽处,骤微风吹面送芳埃。”:细腻地描写山中书斋的景致,微风带来花香,意象温柔而清新。
  •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的颜色和花的绽放比喻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拟人:春天的去来、微风的拂面,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思考,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开始与希望。
  • 病痛: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 玫瑰:代表爱情与美好,尽管时光流逝,但美丽依然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因何原因写下此诗? a) 旅行
    b) 生病
    c) 工作

  2.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a) 兰花
    b) 玫瑰
    c) 菊花

  3. 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1. b) 生病
  2. b) 玫瑰
  3.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王用宾与李清照:两者都在作品中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王用宾更多地结合了自然景象,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王用宾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鉴赏》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以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意象!